秋去冬来,听着大自然冬眠前奏的响起,眼瞅着街上主打色逐渐向暗色调靠拢,不禁怀恋起色彩缤纷的
时节。小编我虽没有扭转时空的通天本事,但可以带大家一饱眼福。今个,就为大家呈上色彩纷呈的百
宝嵌器物,一起品赏其美,窥探其技。

从字面上来说,“百宝”两字直接点明其工艺的贵重程度,指的是“金、银、宝石、珊瑚、翡翠、水晶、
玛瑙、螺钿”等珍贵之物。“嵌”意为把东西卡在空隙之中。将珍贵材料钉入木器或漆器之中,组成花卉
翎毛、人物山水等纹样或图画,此工艺便是百宝嵌。
百宝嵌,又名“周制”,是在螺钿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明末清初扬州艺人周翥首创,古籍中多有记载。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载道:“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宋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法。其法以
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密蜡、沉香
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载:“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从这两段记载
中不难看出百宝嵌工艺用料之珍奇,在当时属奢侈之物,绝非寻常人家所能享用。因而,拥有一件上好的
百宝嵌器物,不仅可赏珠宝美玉之荟萃,也可彰显自己雍容华贵的生活品质。
说起百宝嵌的应用范围,那叫一个广泛,大而屏风、床、桌、椅、书架,小则书箱、笔筒、盖盒、香炉
鼻烟壶等,均可见其身影。或秀美而内敛,或华贵而张扬,风格多变。
明 黄花梨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箱立柜 故宫博物院藏
「靠背板以百宝嵌作花鸟纹饰,花枝修长舒展,花朵欣然绽放,鸟儿惬意地栖息在枝头之上,
配以妍丽色泽,愈显纹饰之自然生动」
红木镶景泰蓝及绿地百宝嵌花卉纹八扇围屏
清乾隆 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笔海
「筒外壁采用玛瑙、玉石、珊瑚等百宝,以镶嵌之法作山石、梅花、鸟虫等图案,
在色泽沉稳的黄花梨衬托下越发鲜明夺目」
明朝晚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正所谓“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大量穷工极巧的器物应运而生,百宝嵌工艺正是在这一背景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清 红木透雕云纹嵌青金石百宝嵌如意(局部)
而到了清代这一时期,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广大。特别是在乾隆一朝,百宝嵌工艺日臻成熟
并在宫廷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除宫内的“造办处”,扬州、广州亦是百宝嵌器物制作的中心,并且,先
后涌现出王国琛、卢映之、卢葵生之辈,精于此技。
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与当时的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时期造物追求精益求精,富丽华美,与百宝嵌
工艺所呈现的效果相一致,故而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清 卢葵生造百宝嵌雄鸡图长方形漆砂砚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国势日渐衰落,百宝嵌的制作也呈式微之势,一度濒于失传。而今,越来越多的
人领略到百宝嵌器物之美,其制作又开始复兴起来,实乃一件幸事。
百宝嵌分两种形式,一种凸嵌,一种平嵌。凸嵌,即所嵌之物高于地子表面,隆起如浮雕,富有
强烈的立体感。是在家具上,依据纹饰,刻出相应的凹槽,将镶嵌之物放于凹糟之内。
平嵌,即所嵌之物与地子表面齐平。是先制作家具骨架,上生漆,压实晾干后,再涂生漆,趁生漆发粘,
将镶嵌之物按照纹饰粘好,再上漆、打磨,如此过程重复两到三遍,使漆层高过嵌件,最后经打磨,把嵌
件表面完全显露出来。再上一道光漆,即为成器。
虽不同器物所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富于变化,但其组成的装饰图案颇有定性,大抵可分为花鸟题材、
山水题材、人物题材、动物题材以及其他题材。
花鸟题材
花卉与鸟兽的结合,总能给人生机勃勃之感,其图案与中国传统的花鸟绘画有一定相似之处。花果枝叶
与鸟兽的色彩往往形成鲜明对比,颇有悦人眼目之感。亦有通过花鸟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的祝愿,如
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
清 红木百宝嵌花鸟纹方形盖盒
山水题材
以山水为题材的百宝嵌器物总能予人气势磅礴之感,配以人物、楼台、树木等,尽显非凡卓越之气派。 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对山水情有独钟,通过对山水之景的观赏、吟诵以及描绘,表达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
强调“静淡远”。这一钟情在百宝嵌器物上亦展现地淋漓尽致。
人物题材
以人物为题材的百宝嵌器物大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气息浓厚,有一定的叙事性
如婴戏图,也有的蕴含吉祥寓意。
清 红木百宝嵌描金婴戏图文房箱(局部)
动物题材
常见的动物题材有禽鸟、瑞兽、鱼等,大多是通过展现其优美姿态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常与
花卉纹饰组合出现。也有的赋予了器物吉庆寓意,如松鹤象征着延年益寿。
清 黑漆百宝嵌松鹤延年盖罐
清 红木边座雕云福纹镶黄漆地百宝嵌凤纹牡丹屏芯座屏
其他题材
其中,有两类较为特殊,即博古纹题材与福寿纹题材,常与花卉纹搭配使用。博古纹题材展现
了不同形制的器具,与百宝嵌工艺结合,更具装饰性。
清 红木边框黄漆地百宝嵌花卉博古图挂屏(一对)
沧海桑田,百宝嵌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珍珠,虽尘封有时,但只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就难以忽略
其散发出的古典韵味。难怪有人称赞道,“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布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
五金七宝相玲珑”。品其流光溢彩,探其历史工艺,如同一坛好酒,越品越醇,又怎能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