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发表时间: 2021-10-06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分享到: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清代最尊贵的男人能有多快乐?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要说古代谁过得最好,相信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答案——皇帝呗。从小锦衣玉食,坐拥万里江山,

天下万物皆归他所有,稍微有点责任感的还好,若是遇上只图享乐的,那奢侈荒诞的程度,真是令

人咋舌。譬如在位仅27天的海昏侯刘贺,其随葬品中金器堆积如山,足足有100多公斤,有些纯度

还在99%以上,但据学者研究,这些不过是他身家中的九牛一毛,可想而知一个王朝的帝王得有多

豪奢。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毕竟帝王实际上享受着一个国家的财富供养,如果他过得都不好,那属实证明应该改朝换代了。

比如明朝末年,军费开支又大,还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国库年年赤字,崇祯帝穷得除了

龙袍只能穿打补丁的粗布衣。诚然,身在陋室却安贫乐道的士人们在精神上或许能比皇帝更为富

足快乐,但仅从生活的丰富程度来说,帝王生活肯定是最丰富多彩又最让人艳羡的,今天,就让

我们走近清代帝王朝堂之外的生活。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满人虽是马背上征战的民族,却也在当上皇帝后十分重视文化学习,尤其是对汉文化的学习。

小皇子们从六岁开始就要到上书房进学,每日的规矩是“卯入申出”(早上五点到下午三点),

除了没有寒暑假,跟咱们现在的小学生差不多。学习的科目也多,包括四书五经、经典史籍、

诗词策问等等,甚至还要同时学习满蒙汉三门语言,可见当皇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登上

皇位的胜者们也明白,学习可不仅仅是少年之事,而是终身大计,就像雍正帝不管政事有多繁

忙,都会在闲暇时间开卷读书,还感慨“未尝不悠然而有得也”。在《雍正帝读书像轴》中,雍

正帝手持书卷,眼神宁和,微微勾起的嘴角隐隐透露出他愉悦的心情。正因为他熟悉经史,兼

修儒释,知得失、明兴替,才能接好康乾盛世中间这一棒,为乾隆时的巅峰铺好阶梯。可见,

爱读书的皇帝运气不会太差!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雍正帝读书像》 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清代帝王基本都有着不错的文化素养,琴棋书画、文玩鉴赏就是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之一,

甚至能在某一种爱好上精进,有些帝王还能拿出不错的作品,落印其上,供后人瞻仰。譬如康熙帝

的书法,他“自幼习书,豪素在册,寒暑靡间”,因为热爱翰墨,从小临摹书帖不拘泥于一家,博采

众长,其中最为崇尚董其昌,故而笔风秀逸中不失端庄,率真自然,颇得其妙。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乾隆处处留印的行为屡被诟病,但这种行为也正是源于乾隆对书画文玩的热爱,这样近乎痴迷

的狂热使他通过访求、抄家罚没、捐献纳贡、谕旨洽购等诸多方式把民间流传的书画古董都悉数网

罗到自己的收藏中,在客观事实上使这些珍宝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存续。这种热爱同时也在很大程

度上推动了清朝本身的工艺品业蓬勃发展,适时宫中集结了全国最为优秀的各业工匠,掐丝珐琅、

仿古风格的器物等都是在这一朝达到鼎盛,其制作工艺和风格令人赞叹。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当然,马背上的民族学汉文化的同时也并未忘本。骑射是清朝建立的根基,从皇太极开始

就要求后世子孙勤加学习骑射,皇子们自幼习文的同时也学习骑射,延至乾隆时,乾隆帝

看到《明皇试马图》还赋诗道:“画图所贵鉴戒存,瞿然抚古兴遐叹。”话里话外都是,子

孙荒废骑射,大清迟早要完。除了学习,日常爱好也得安排一下骑射操练,康熙帝为此设

置了木兰围场,此后到嘉庆帝几乎每年皇帝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八旗子弟来此围猎,史称

木兰秋狝(xiǎn)”。即便是在位十三年忙于政务从未去过的雍正,遗嘱也没忘强调'后世

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虽然我没去,但你们也别忘了去。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清乾隆 郎世宁《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 故宫博物院藏

 

而我们熟知的经典清宫剧《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也正是闯进皇家围场才恰好被正在打猎的五阿哥

一箭射中,这一情节设置正是基于清朝皇室对骑射的热爱。除了射猎,乾隆帝还安排了南苑阅兵、

南海冰嬉等各种活动,使八旗子弟保持善武传统。南苑阅兵,八旗子弟各着本旗颜色分阵队猎,场

面极为壮观。清史档案中记载,阅兵仪式上,乾隆亲自穿着甲胄骑射,连射七发,均中的,可见即

便贵为天子,乾隆帝也没有忘记爱新觉罗家的老本行。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清乾隆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冰嬉则是每年腊月举行于西苑三海的活动,众士兵穿着冰鞋,争相“掷球”、“抢等”、“抢球”、

“较射”、“打滑挞”等,其热烈程度,不亚于如今深冬时节的什刹海。当然,这么多花里胡哨的

活动并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根本目的还是应用于战争。清朝虽河清海晏多年,也算得上是

一统天下,但边疆还是偶有战事,严格保持了优良传统的八旗军队英武不凡,帮助帝王拿下

了多场胜利,譬如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等等。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部分)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虽然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但这在古人看来还不够,人啊,还得有点宗教信仰,毕竟,人力不可

解释和做到的事还有很多。既然只能靠老天爷,那作为天命之子的皇帝自然更得崇敬宗教,更

何况,边疆地区的宗教常常与政治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怎么想,信教对于帝王来说都是一件

必要的事。毕竟人民信个教,自己的位置还能多一层神性。清时最为盛行的宗教一是本土宗教

道教,二是已经有了多个分支流派的佛教。雍正可谓是清朝帝王中最为推崇道教之人,在他的

众多画像中,有多幅他扮成道士或和道士来往的作品。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雍正帝行乐图·道装像》 故宫博物院藏

 

从皇子时期到帝王时期,他都表现出了对道教尤其是炼丹的热爱,登基前的他就相信了武夷

山道士的算命,还曾经在太和殿等宫殿安放道神符板,召见道士入宫还让他们居住在宫中。

 但是,雍正对道教的崇奉其实不如他对佛教的虔诚,他好谈佛法,自比“释主”,即位前就在府

中举行法会修禅定和藏传佛教的密法,即位后在宫中举行,还带着大臣和宝贝儿子弘历(即

乾隆帝)一起,甚至让转世灵童陪宝贝儿子一起学经。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胤禛行乐图册·喇嘛装》 故宫博物院藏

 

比起自己的皇阿玛,乾隆也不遑多让,他虔心礼佛,养心殿中设佛堂,每月要去寺庙拈香行礼,

悼念皇后时也是熬茶念佛珠,甚至还自诩是佛教中 “文殊”、“普贤”的化身,扮成菩萨让宫廷画师

给自己画像,其中还包括唐卡。此幅《弘历观画图》正是乾隆帝欣赏《洗象图》的情景,而《洗

象图》描绘的就是普贤菩萨的观看坐骑白象被洗刷的场景,画中的普贤菩萨正是乾隆。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既然歌舞升平,皇家的气派自然得拿出来,除了上朝批折子之外,帝王还得参与各种大会典礼。

或是为了庆祝帝后大婚、生日诞辰、重要节日,或是为了祭祀天地,祈求福祉,毕竟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嘛。反正不管怎样,皇家一年中的多场典礼,都需要帝王亲临。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

祀农神,帝王亲自到田中耕作,一手扶犁,一手举鞭,往返三次,才算礼毕,然后登上“观耕台”

,看王公大臣们表演。这一制度始于顺治,康熙开始固定下来,可见康熙帝对农耕的重视。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雍正祭先农坛图》下卷(局部)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当时还是皇子的雍亲王比较机灵,投其所好,曾经送了一套《耕织图》送给康熙帝。《耕织图》中耕

田的农夫正是自己,旁边的则是自己的妻妾儿女,还在每一张图上亲笔题写了诗文,博得了康熙的欢

心,即位之后也并未放松。只是,随着后代皇帝四体不勤,这一制度最终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表演”,

不由得让人感叹,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耕织图》(其一) 故宫博物院藏

 

祭祀典礼更多的还算是一种工作,但是还有一种工作叫宴会,娱乐性质更强,尤其是接待外宾的,

就如同我们如今开欢迎party,可谓是其乐无穷。觥筹交错间,互相吹捧说笑,有美酒佳肴,歌舞

乐姬,还可显国力昌盛,稳固江山。皇上得了稳定,臣子得了赏赐,外宾得了安心,这样一个饭局

吃下来,自然是宾主尽欢。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清乾隆 郎世宁等《万树园赐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而若是家庭小聚,则不必拘泥,帝王亦是父亲和丈夫,自然也可享受平常人的天伦之乐。

 新年伊始的岁朝(一岁之朝,即是元旦),帝王会与后妃一起用早膳,下午则和皇子皇孙

等在乾清宫用“宗亲宴”。筵席也十分讲究,一般先吃饽饽宴(即吃点心、喝奶茶),再吃

酒肉宴。除了吃饭,还会在宫苑内点炮竹庆贺。《乾隆帝岁朝行乐图》中,乾隆甚至怀抱

小皇子,看着其他皇子踩岁(踩芝麻秸)、熰岁(ǒu,在炭炉中燃松柏)、玩乐嬉笑。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清乾隆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既然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宫中再美,哪有宫外天地广阔?于是帝王们除了在宫中行乐,

还会在宫外兴建皇家专用的离宫御苑。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甚至有九十多处,绵延二十余里

,现今的北京大学便囊括了当时包括畅春园在内的九个园林。而这众多园林中,首推的还是“三山五

园”,即香山、万寿山、玉泉山这三座山和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这五座园。

 

康熙甚至在承德兴建了避暑山庄,每年夏季都去这里消暑度假,如他所言:“境广草肥,无伤田庐

之害;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前文提到的秋狝也是在此举行。乾隆后来对避暑山庄又进行了

大规模扩建,甚至把这里当成行宫,在这接见六世班禅等人。当然,度假期间也少不了挥毫洒墨,

乾隆帝便多次为避暑山庄里的烟雨楼作画。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乾隆御笔《避暑山庄烟雨楼图》 故宫博物院藏

 

若皇家园林还是不够一逞游玩意兴,那便组织大部队出游南巡去。康熙帝曾六次南巡,从京

师到绍兴,或车骑,或舟船,风光无限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时是江宁织造,数次接驾。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康熙南巡图》卷十(秦淮河部分)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南巡次数虽多,但他也不是为了玩儿,而是为了了解民情,视察河防,而且花费相对较少,

比较体恤民力。但乾隆就不同了,乾隆六次南巡主要就是为了游山玩水,祭拜先贤和巡视黄淮河

还是正事,除此之外,那就是纯粹的吃喝玩乐。

 

故而我们总能在这一时期的剧作中看到乾隆帝南巡的情节,南巡途中嘴也没闲着,至今许多名菜

还打着乾隆招牌,譬如文思豆腐、龙舟活鱼、鱼头豆腐等等。《还珠格格》中紫薇命名的“红嘴绿

鹦哥”也确有其说,不过据传是一个农妇所做,菜是菠菜烧煎黄的老豆腐,这位农妇颇有些才思,

便叫它“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清代帝王生活图鉴 

《乾隆南巡图》卷六之驻跸姑苏(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文能修身养性,武能炼人意志,而宗教宁和心境,聚会联络感情,山水玩乐,无不飨眼悦心,

人生得此,夫复何求?

 

虽然少了现代科技基础上的玩乐设备,但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皇帝在生活的可选

择性上更为富足自由,无怪乎朝代更立,这个位置,还是有能者居之啊。

 

-  END  -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