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 - 03 - 06
责任编辑:
| 明清家具研习社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春光正好,聊聊古人春游的那些事儿。气温回暖,一扫寒冬冽气,春光和煦,正是出游之时。虽然如今已经难以追溯春游这一民间习俗开始于什么时候,但从古代典籍和绘画来看,春游的历史不是一般的长。早至先秦时期,《晋书》中便记载着人们每年春天结伴到郊外赏春光春景一事,齐国也有着“放春三月观于野”的习俗。明 丁云鹏《春游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以来,这一风俗更是盛行,《杭州府志》中记录下了杭州人游春的路线:“二月花朝以往,士女急先出郊,谓之探春。画舫轻舟,栉比鳞集,先南屏,次放生池、湖心亭、岳王坟、卢舍庵,后入西陵桥、放鹤亭、比来皋亭山、刘坟村。每当春日,桃花盛放,一望如锦,游人多问津焉。”即便是在疫情偶发的如今,春季的山野河堤也遍是人的痕迹,北有玉渊潭的烂漫春樱,南有西湖十景之一著名的苏堤春晓,即便是家附近的小公园,人们也十分乐意趁着晴日去溜达几圈。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摹本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从初春到暮春,自然为游春人们一直准备着丰盛的美景,故而庾信作《春赋》,从“二月杨花满路飞”写到“三日曲水向河津”,通过文字把春日的盛景渲染到了极致,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好春光,与古人春日同游。春日游 · 节日START OF SPRING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自然也是春天不可缺少的。在传统文化中,与春日出游相关的节日也有不少,如农历二月二的踏青节、三月三的上巳节。如孟浩然诗云: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踏青这一习俗其实源于远古农耕时代的一种祭祀,如《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古人郑重其事地用仪式迎接春天,以开启新一轮繁忙的生产与生活。除了天子坐镇的国家仪式,百姓往往也会自发在春天祭祀与农事相关的神明。每到农历二月二日,人们便会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等物,为土...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7
责任编辑:
题图 / 1784年俄国座椅俄罗斯的家具虽未曾出现过像英国伊丽莎白式、温莎式、法国路易式、中国明式家具那样具有世界级优秀家具风格的地位和影响力,但这个国家地域辽阔、森林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材料和工业材料,为家具制造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竞技、芭蕾艺术赋予了俄罗斯优美迷人的柔韧魅力;熊与伏特加则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男人豪放而爱自黑的性格。战斗民族的家具,又是什么样子?俄罗斯室内风格,离不开宗教建筑风格的影响力,从传统的木造建筑到石制,拜占庭形式占据了重要节点。传统的力量与民族的热情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独特的家居风格既带有欧式奢华和北欧简约,又吸取了中式的古朴韵味。古典时期的俄罗斯风格泛指欧洲特有的风格,是传统风格之一,是指具有欧洲传统艺术文化特色的风格。根据不同的时期常被分为:古典风格(古罗马风格,古希腊风格)中世纪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仿罗马式家具各类座椅巴洛克风格壁柜俄式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它那华丽的民族图案了,极尽浓郁的色彩衬托出高调的温馨气质。由于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俄罗斯人对木质空间情有独钟,纯木质打造的居室道出了他们对自然风格的热爱。温馨、华丽、精致、轻盈,这就是充满异国情调的俄罗斯风情。圣彼得堡冬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座椅俄罗斯家具虽未曾出现过像英国伊丽莎白式、温莎式、法国路易式和中国明代家具那样具有世界级优秀家具风格的地位和影响力,但这个国家地域辽阔、森林资源丰富,诞生出极具包容性的家具风格。乡村式家具讲究淳朴素雅,多以杉木、松木为原料,外表不作任何人工修饰,保留木材原本色和纹理,就是诸如节子、斜纹、扭曲纹、变色等通常被视为木材的缺陷也要原样保留。这类家具的结构外露,形体简洁粗笨,追求的是天然面貌,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中式家具等带有亚洲风情风装饰品的广泛运用是俄式家居风格的特征之一。具有显著的现代折衷主义的装饰意...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2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明清两代,数十位竹刻名家传续不绝,才成就嘉定竹刻之乡的美名,今日拾珍,共赏嘉定竹刻名家之作。中国人对竹的偏爱,可谓是独树一帜的。从幼小的笋,到长成的竹,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着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竹纸、竹简、竹编、竹刻、竹屋、竹院......小到纤维,大到竹林,皆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虽然参与着琐细和烟火,却又出脱于尘世,在追求高雅格调的文人雅士眼中,竹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它既能与梅兰菊并列,又能跻身“岁寒三友”之列,在众多的古典意象中,竹还受到了以苏轼为首的名家肯定,成为诗词歌赋中不可缺少的一角。清 郑燮《墨笔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在众多的竹利用方式中,竹雕的历史颇为悠久,甚至被称为“百雕之祖”。它始于竹刻记事,赫赫有名的《竹书纪年》发掘时正是散乱的竹简。虽然随着历史发展竹刻记事已经被逐渐取代,但竹刻艺术却逐渐发展起来。西汉马王堆汉墓中便有出土的雕龙彩漆竹勺,到了晋朝,已经出现了竹雕的笔筒,延至明清,竹雕的艺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衍生出各种流派名家,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些许名家作品,一赏竹雕艺术西汉 漆绘龙纹勺 湖南博物馆藏嘉定·三朱明清竹刻艺术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嘉定(今上海嘉定)和金陵两派,根据《竹人录》记载,明正德到清嘉庆之间的嘉定竹雕人甚至有67人之多。嘉定派又以三朱为首,其中朱鹤可谓是嘉定派的开山鼻祖,他字子鸣,号松邻,曾跟随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曹时中学印,甚至“得缪篆不传之秘”,还和当时的才子陆深、沈龄交好,受其影响拥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为嘉定竹刻留下了最早的文献记载。朱鹤擅作笔筒、香筒、簪钗等物,刀法稳重深刻,作品多用透雕、深雕、高浮雕技法。他富有创造精神,能将画与印融纳于竹雕之中,艺术性颇高。当时的人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作品——“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邻一枝”,乾隆帝亦为其制作的《西园雅...
发布时间: 2022 - 02 - 13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纵观历代与虎有关的文化信息, 可以看出虎以不同的 、多重的甚至矛盾的文化内涵成为百姓俗事或文人笔下的象征物, 即成为一种威猛与温柔、凶恶与吉祥 、可怕与可敬并存的“矛盾综合体”。农历壬寅新年,又是一个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威武凶猛,气势非凡,曾受到古人的敬畏和崇拜,尤其是白虎更是被视为祥瑞,是传统的四灵之一。象征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太平盛世。 徐悲鸿 虎图轴然而,作为现实中的生灵,虎也是一种危险的动物。中国古代的虎患严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农耕土地对环境破坏的加大,老虎生存的环境遭受严重的影响,因此人虎之间冲突不断。面对老虎这样的猛兽,古代也涌现了不少杀虎英雄,这其中甚至有女子。 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就曾是一位打虎英雄,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听说他所在的郡常有虎,他就经常出去射虎。他在右北平射虎的时候,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但李广最终还是成功把虎射死。 虎食羊铜饰牌 故宫博物院藏元朝的虎患更为严重,加之元朝统治者游牧民族的背景,对打虎这种极具勇力的事迹也极为推崇,当时比较知名的就是“虎口救夫”的事情,故事中的杀虎英雄竟然是一名妇人。《元史》的《列传第八十七·列女一·胡烈妇》中记载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木柄飞虎斧 故宫博物院藏渤海边上有个叫刘平的人,带着妻子和孩子去枣阳服兵役。他们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日,来到了一条名叫沙河的小河边,于是便开始依水扎棚,做饭过夜。晚上,正当这家人进入了梦乡时,一只从山里出来觅食的老虎突然来到刘平一家的茅棚前,叼起刘平就走。刘平挣扎的声音使得刘妻惊起发现丈夫被老虎叼走,十分着急,大声呼喊著,并且奋力追赶上去。就在快要接近老虎时,踊身一跃,双手刚好抓住了老虎的一条后腿。 清代 紫檀木雕螭虎灵芝笔筒老虎叼着人不放,...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