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
-
07
-
16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把树木变成木器,人们用过哪些工具鸿蒙初辟,人类就开始用智慧探索如何利用自然赋予的材料。一块石头,可变作砍砸刮削等等工具一块木头,也可成为渔猎采集、遮风避雨的助力。其实,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对木作工艺的探索有数十万年之久,云南江川甘棠箐的旧石器遗址中出土的木制品,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制品。从粗朴的木器开始,人们逐渐建立起了一个以木为地基和骨架的王国。宫殿楼阁、床榻椅凳......大木作和小木作工艺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从树木到器物,古人到底做了哪些努力?战国时期的《论语·梁惠王上》中就提到:“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可见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人提出了保护木材资源的概念,也就是说,那时的人们已经十分擅长用“斧斤”(即各种斧子)收获木材。新石器时期 石斧 南昌市博物馆藏砍伐得到的木材首先会进行粗加工——解木,而木材的最终命运往往也就是从这一步开始注定。为了更好地裂解木材,人们会使用一种像凿的工具——镌,将其钉入木材使其从内部裂开。据考古发现表明,东周以后木作工具已经比较完善,“其中用于粗加工的锯斧类,而用于细加工的斤削刮类,用于榫卯加工或雕刻的凿刀类”,但这些工具更多地是用于大木作建筑上。而在众多的木作工具中,锯在木工工艺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锯可以实现对木材的横向切断和纵向分解。但一直到唐初(最早的框锯形象出现于《清明上河图》中),因为框锯得以普及,用锯子解木的效率才大大提高,成品也更为精细,故而有学者认为,框锯的发明在我国古代木工技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明上河图》中的框锯解斫之后就是平木,即使木头表面变得光滑,这一工序使用到的工具主要是锛、削刀等。唐宋时期,平推铇开始出现,到元明时期更是完全取代了以前使用的平木工具,明代还出现了线刨坐刨等,此外工匠还不断革新着自己的刨削技术,如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巨者卧准露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