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 - 05 - 20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取竹藤凉材,迎八方清风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春日的和煦还未完全收结,带着微薄暑气的熏风便吹来万物生长并秀的消息,也告诉着人们可以开始着手度夏之事。但在生产力远不及现代的以前,既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人们该如何为自己创造清凉之境以对抗炽烈的长夏?其实,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都一直在向自然寻求帮助。南宋《荷亭消夏图》夏阳虽烈,树荫可蔽;暑热燥心,清风可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更慢,所以靠近水域,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唐代诗人韦庄就曾在《夏夜》一诗的首句提到自己的避暑之法:“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当然,除了选择阴凉地点外,人们还打造了一些可辅助消夏避暑的家具。元 刘贯道《消夏图》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第一步便是在选材上作文章。中式家具大多以木为原材,竹制家具和藤制家具两种相对稀少,且更多见于夏季使用。比如陆游就在《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中提到农家百姓在立夏后的十余日就提前拿出竹几和藤床两种家具预备防暑:“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竹几,其实就是竹制的凭几。苏轼曾有一首《送竹几与谢秀才》:“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竹几就是“竹夫人”。竹夫人通常用竹子截取而成或竹篾编织而成,中空且全身镂空带网眼,用于搁脚或抱在怀中。讲究一点的还会在里面放个香囊,既凉爽全身,又香气扑鼻,实为居家必备良品。竹夫人竹材在消夏上的优越性基于它的热传导效率,肌肤与竹材贴近时,人体更容易向竹席传递热量而不是向空气散发,所以会有冰凉之感。另外,竹材还可吸湿吸汗,便破除了湿度导致的闷热困境,且以竹材制作的家具不像木材那般致密竹片中间一般都留有空隙,也能帮助透风散热。明 仇英《独乐园》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所以除了竹夫人,竹材还被广泛地用于制作各类椅榻床凳,甚至打造屋舍楼阁,以备酷暑之用。当然,竹本身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也使竹家具广受喜爱,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竹家具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
发布时间: 2024 - 04 - 27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仇英笔下的宫廷生活画卷一个时代所流行的文艺作品,往往也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迹,比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代百工器物......细究其风格特点,往往都能找到与时代背景相贯通之处。从明代诸位画家描摹生活世情的图卷中,我们还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明代风物之繁盛,仇英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留下了不少既具审美价值、又具历史研究价值的画作。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明清时期苏州及附近地区制作商业书画的民间作坊还十分热衷于托“仇英”之名,仿其风格生产画作,现在传世的不少仇英款画作,都是这类“苏州片”。虽为托名之作,但状物准确、笔墨精良,也不失为精品,甚至还被收入清廷,供帝王珍藏欣赏。明 仇英(传)《宫女游园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幅长卷,则是经考证鉴定后确认的仇英大师真迹,更是他平生得意之作,甚至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它,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描绘的是春日晨曦中的汉宫场景,长五米有余的超大尺幅,仇英亦能精准把控,人文建筑和自然景物排布有序、搭配和谐,其间错落设置了后妃、宫女、皇子、太监等等角色,百态人物,无不生动传神,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汉宫之中,以上帝视角俯瞰众生。从右启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三两两的树丛,作者用墨清淡,树丛下端还隐去不画,营造出被云雾遮挡的独特观感。而雾的出现,亦是在暗示此时为清晨时分。其间显露出的立架和攒尖顶同样如此只露出上半截,若隐若现,据其造型推断很可能是秋千和亭子。在明代吴彬的《岁华纪胜图》中,我们就能看到类似的四方攒尖顶凉亭和秋千顶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亦有类似设计。《岁华纪胜图·元夜》《岁华纪胜图·秋千》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再往左便正式踏入宫门,门柱以朱漆,上饰祥云、火焰、如意云头等精美纹样,宫门...
发布时间: 2024 - 04 - 1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圣人忌日,追寻器中之道若选择一种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儒学。儒学发端于先秦时期,在诸子百家论道的激烈氛围中,孔子创立的儒学就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汉武帝之后,更是牢牢占据着学术正统地位,成为中华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之一。南宋 《孔子见荣启期图》 波士顿美术馆藏大到治国之策,小到一言一行,看似高深的儒学其实渗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孝悌、自尊、包容、谦逊......儒学精神不仅塑造着中国人的性格,还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造物的境界,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冠顶明珠,明式家具中正蕴藏着深邃的儒学精神。家具取材于自然,首先绕不开的就是“天人关系”的论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不同流派在这一论题上虽理解不同,但整体上都能达成“天人合一”的一致。对自然的敬畏使人们懂得珍惜和善用材料,取法自然则给了家具构法甚至陈设布局新的灵感。细究根本,儒学中的几大主要思想都能在家具领域找到具象表现。统治者之所以选中以儒家思想治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人们被不同的圈子里被划分成了不同等级,明确的尊卑将每个小群体联系起来,形成了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基于此,人们在家具中亦投射了等级制度带来的审美,从用材到形制,无一不受到严苛的限制。龙椅甚至被视为皇权至尊的象征,它位于皇宫正殿,居中而设,高高在上,恰如睥睨天下的君王。儒学中倡导平衡、稳定的“中庸”思想也影响深远,为了实现这一境界,人们追求含蓄之美与对称的布局。故而明式家具更倾向于通过精选原材、精制线条来释放美感,而非选用浮华的绘饰,无论是大曲率的着力构件还是小曲率的装饰线脚,它们无不简洁挺拔,圆润流畅。基于此,明式家具中还诞生了方与圆的极致佳作——圈椅。明 黄花梨圈椅 研习社珍藏此外,最令人瞩目的厅堂陈设,往往中轴虚空,椅具左右对称,成组成套的家具共同营造出庄重高雅的氛围,其余小几、橱柜、架格等家具...
发布时间: 2024 - 03 - 28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要想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时间和空间无疑是最为根本的两个途径,它们也是贯穿人类文明始终的、最为宏大的两个话题。中国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农耕渔猎生活中总结出了一套深奥而玄妙的时间认识体系,通过自然的变化来感受时间的流动,再以此指导后代的生产生活。这套体系,就是被国际气象学界认为是“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清 焦秉贞 《耕织图·图二·耕》 最早人们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旋转一圈为一岁,借天体运行变化确定时令与气候。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太初历》,则是用圭表测日影长度,以日影最长、白昼最短这天为冬至日,列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则是三百多年前通过科学手段辅助订立:将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进一步提升了其科学性。二十四节气伴随的还有七十二物候与二十四番花信风。七十二物候即一个节气三候,五日一候,一候仅选择一种物候变化作为代表。以春分为例:一候玄鸟至。春分日后,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来,这里的“玄鸟”指的是燕子。二候雷乃发声。春分后五日雷声开始出现,这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三候始电。再五日,闪电开始出现。由于雨量渐多,雷声和闪电也顺势而来。(传)明 吕纪《春风燕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而二十四番花信风则是关于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也是每个节气三候,每候五天,八气共二十四候,只不过每候对应到了一种具体的花卉上,以花期代表时间的进程,以花传信,故名花信以今日节气春分为例,它的花信风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海棠品类繁多,明代的《群芳谱》中择优选出了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木瓜海棠为最美的“海棠四品”。其色艳花娇,观赏性颇高,尤其深受宋人推崇,北宋王禹偁甚至认为商山海棠“春里无勍敌,花中是至尊”。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与陆游是红海棠拥趸。...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