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 - 07 - 22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一把龙椅,一朝气象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定国号大明,开启了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在这近三百年间,以陶瓷、丝织为首的各工艺美术品类不断发展,既有工艺技术上的飞跃进步,亦有美学风格上的拔擢升华,涌现出了许多让后世都为之震撼的惊艳之作。中国古典家具的冠顶明珠——明式家具,也正是在这一期间诞生和成熟,但通览明代历代帝王坐像图,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对于明式家具而言,帝王坐具则像是另一个新世界,其形制、装饰、风格无不“耐人寻味”。明太祖虽然太祖时期宝座的史料稀少,但现今流传的明太祖画像其实数量不少,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七幅坐像。吴美凤教授还在《明代宫廷家具史》一书中从家具角度详细考辨过“真容”与“疑像,在此我们以公认的“真容”一图为示例。明太祖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真容”一图中的坐具被太祖遮挡了绝大部分,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露出的重点部位判断其大概形制。太祖左侧露出了扶手卷曲出头处,右侧的手甚至握住了出头处,可以明显看出扶手造型,且扶手下方与腿足相接,背后露出一角椅披,隆起的部分高度只到背部中心位置。坐具下部可见明显的前后枨,这正是交椅独有的特点,结合上下特点,我们可以推断其坐具为圈背交椅。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太祖坐具通身髹金,且处处可见“金钉”。所配脚踏呈长方样,踏面绑有踏垫,下方带束腰,再接矮三弯腿,腿下又接前后枨,似乎是模仿坐具形制,这种设计比较少见圈背交椅并非明代首创,宋人笔记中就有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可见其在宋代就已经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元代壁画、明清古画中身居高位者的坐像也常使用这种坐具。明 《出警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建文帝虽为明代第二位皇帝,但其画像下落已成谜,在此不表。明成祖成祖朱棣的坐具不仅与太祖截然不同,在以前的历代帝王坐像图中都几乎不可见,但与宋太祖坐具颇有相似之处:山字形靠背大宝座,靠背与扶手都是框架结构,搭...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3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不是只有放地上的才叫屏风!在种类繁多的古典家具中,屏风的独特性不言而喻——在人居环境中,它的实用属性只有遮蔽和挡风,并不算凸出,常更倾向于展现自己的装饰性和其它文化属性,比如暗示主人家的身份地位。因为从诞生之初,在它还被叫做“邸”、“斧依”的时候,它就是至高皇权与尊贵地位的代名词,是天子专属之物随着工艺美术的发展,各色材料被引入,新的技法被应用,屏风也在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风潮下呈现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汉代流行中间镂雕立体图案的木屏风,宋代时兴的是带水墨山水的清雅屏风清代宫廷屏风则融纳各种材质与工艺、满目浮华。西汉 彩绘漆屏风  1972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宋 《宋人十八学士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 款彩富贵寿考花鸟博古折屏 家具研究领域常按屏风形制将其大概分为三类:一为座屏风,即带底座的屏风,不可折叠,其统计数量以“座”计。以三扇或五扇最为常见,多摆于宫廷殿阁、官署厅堂的正中。清乾隆 紫檀木嵌玉雕云龙纹屏风 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 红木嵌螺钿镶边座镶盘金绣龙纹吉服袍屏芯座屏 研习社珍藏二为围屏,这是一种由多扇屏风组成、可折叠使用的屏风,数量以“架”计。屏扇多为偶数,比较经典的是四扇、六扇、八扇、十扇、十二扇。清 黑漆款彩百鸟朝凤图围屏 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 黄花梨镶漆地百宝嵌人物故事四扇围屏 研习社珍藏三为挂屏,即悬挂于墙壁上的屏风,可单挂,亦有多条成套的屏风,其数目多为二、四、六、八等双数,多的甚至有一套十六条的,其中四条屏的组合较为流行。清 紫檀黄漆地百宝嵌山水人物挂屏 研习社藏品民国 红木镶楠木嵌云石天圆地方八条屏 研习社藏品尺寸硕大的座屏和折屏实用性更为突出,因为它们可以像墙壁一般在居室空间中作分隔,这种不完全隔断的分隔可以串连起不同的生活功能区域,使复杂的生活环境井然有序,还可以给...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0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取竹藤凉材,迎八方清风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春日的和煦还未完全收结,带着微薄暑气的熏风便吹来万物生长并秀的消息,也告诉着人们可以开始着手度夏之事。但在生产力远不及现代的以前,既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人们该如何为自己创造清凉之境以对抗炽烈的长夏?其实,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都一直在向自然寻求帮助。南宋《荷亭消夏图》夏阳虽烈,树荫可蔽;暑热燥心,清风可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更慢,所以靠近水域,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唐代诗人韦庄就曾在《夏夜》一诗的首句提到自己的避暑之法:“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当然,除了选择阴凉地点外,人们还打造了一些可辅助消夏避暑的家具。元 刘贯道《消夏图》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第一步便是在选材上作文章。中式家具大多以木为原材,竹制家具和藤制家具两种相对稀少,且更多见于夏季使用。比如陆游就在《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中提到农家百姓在立夏后的十余日就提前拿出竹几和藤床两种家具预备防暑:“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竹几,其实就是竹制的凭几。苏轼曾有一首《送竹几与谢秀才》:“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竹几就是“竹夫人”。竹夫人通常用竹子截取而成或竹篾编织而成,中空且全身镂空带网眼,用于搁脚或抱在怀中。讲究一点的还会在里面放个香囊,既凉爽全身,又香气扑鼻,实为居家必备良品。竹夫人竹材在消夏上的优越性基于它的热传导效率,肌肤与竹材贴近时,人体更容易向竹席传递热量而不是向空气散发,所以会有冰凉之感。另外,竹材还可吸湿吸汗,便破除了湿度导致的闷热困境,且以竹材制作的家具不像木材那般致密竹片中间一般都留有空隙,也能帮助透风散热。明 仇英《独乐园》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所以除了竹夫人,竹材还被广泛地用于制作各类椅榻床凳,甚至打造屋舍楼阁,以备酷暑之用。当然,竹本身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也使竹家具广受喜爱,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竹家具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
发布时间: 2024 - 04 - 27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仇英笔下的宫廷生活画卷一个时代所流行的文艺作品,往往也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迹,比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代百工器物......细究其风格特点,往往都能找到与时代背景相贯通之处。从明代诸位画家描摹生活世情的图卷中,我们还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明代风物之繁盛,仇英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留下了不少既具审美价值、又具历史研究价值的画作。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明清时期苏州及附近地区制作商业书画的民间作坊还十分热衷于托“仇英”之名,仿其风格生产画作,现在传世的不少仇英款画作,都是这类“苏州片”。虽为托名之作,但状物准确、笔墨精良,也不失为精品,甚至还被收入清廷,供帝王珍藏欣赏。明 仇英(传)《宫女游园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幅长卷,则是经考证鉴定后确认的仇英大师真迹,更是他平生得意之作,甚至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它,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描绘的是春日晨曦中的汉宫场景,长五米有余的超大尺幅,仇英亦能精准把控,人文建筑和自然景物排布有序、搭配和谐,其间错落设置了后妃、宫女、皇子、太监等等角色,百态人物,无不生动传神,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汉宫之中,以上帝视角俯瞰众生。从右启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三两两的树丛,作者用墨清淡,树丛下端还隐去不画,营造出被云雾遮挡的独特观感。而雾的出现,亦是在暗示此时为清晨时分。其间显露出的立架和攒尖顶同样如此只露出上半截,若隐若现,据其造型推断很可能是秋千和亭子。在明代吴彬的《岁华纪胜图》中,我们就能看到类似的四方攒尖顶凉亭和秋千顶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亦有类似设计。《岁华纪胜图·元夜》《岁华纪胜图·秋千》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再往左便正式踏入宫门,门柱以朱漆,上饰祥云、火焰、如意云头等精美纹样,宫门...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