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 - 09 - 0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 FUNITURE COLLECTION - 中国明清家具收藏究竟始于何时? 学术界目前对这个问题尚无定论。但中国古家具收藏之风始于洋人,这虽然有些讽刺,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自民国初起,国内收藏家中,就不乏明清古家具收藏者,但他们均未以此为主业,只不过是把明清家具当作家中摆设而已。而洋人则以此为重,使明清家具大规模地漂洋过海,最终隐身于国外的豪宅大院和博物馆里。 1944年,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出版了《花梨家具图考》,为中国明清家具研究开创了先河。  艾克著《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中文译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写了《中国古代家具》一书,再度将中国古代家具以图录形式昭示世人。 但1944年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时期,战争尚未平息;而1971的中国,则是“文革”的连天烽火,使国人无暇他顾。直至1985年,王世襄先生将其大作《明式家具珍赏》奉与国人,姗姗来迟的中国本土明清家具研究,才悄然带动了国人有意识的收藏。  安思远著《中国古代家具》,1971年 据此,有人将中国古家具收藏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民国初年至1985年;第二时期为1985年至1995年;第三时期为1995年至今。 第一时期,除中国的少数收藏家——如肖山朱家、北京费家等一批中国本土收藏家外,更多的是西方藏家蜂拥而至。当时的收藏标准定的特别高,几乎全是古家具中的精绝之作。由于当时人们认定漆家具价值远高于其它家具,故在此期间漆家具自然成了被重点收藏的对象。比如今天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费城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中所能看到的鸿篇巨制的...
发布时间: 2021 - 08 - 25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题图 / 靴扣 公元25年-50年金、绿松石、玛瑙 直径5.5cm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藏 从2006年开始,为了阿富汗的珍宝免于战火的纷扰,阿富汗学者们带着宝物们“出逃”,开始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之旅。2016年该展览登录亚洲,辗转日本、韩国,2017年3月份进入中国,各个博物馆鼎力相助,接纳这批文物,接连在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与其说这批珍宝是在世界巡展,其实它们是一直在外流浪。    流浪15年——阿富汗珍宝的巡回保护展  长年战乱中,阿富汗境内众多历史古迹、文明瑰宝毁于一旦,包括2001年遭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战火中也遭到严重破坏。为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职员拼尽全力,将大批珍贵文物多次藏匿、转移。2005年,这批珍宝由阿富汗运往法国,2006年开始全球巡展。在与中国公众见面前,它们已经辗转法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20多家博物馆,以巡展的形式加以保护。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7年3月,这批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珍宝首次亮相中国,最早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主题为“浴火重光”,突出这批文物经过战火洗礼,经过很多考古、文博工作者精心的保护才能够面世,强调展览来之不易。2017年6月,在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结束后,这批珍宝按原计划将赴美国展出,却传来美方取消展览的消息。如果不能及时为这批国宝找到下一个落脚点,它们可能不得不返回局势尚不稳定的故土,面临各种不测。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这场国际接力变成了国内接力。  敦煌研究院  成都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8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留白是中国画中独有的成熟技法,往往能使作品空灵隽永,意境深远,这一技法亦被广泛使用在明式家具的设计中,使明式家具展露别具一格的风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明式家具中的留白之美。    留白,又称余玉,长于唐,成于宋,是在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通过在画面中有意留足合适的空白,来营造想象空间,表达空间宽广或画外之意,使整个作品画面意境深远,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国画多以墨色的浓淡参差来表现形象,鲜少用五彩,白可作出岫轻云,江上清波,寒冬覆雪等等物象,甚至仅作背景衬托墨色,故而白色实际上也是物象刻画和画面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清代的张式在《画潭论画山水》中也提到:“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笪重光也提到:“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皆成妙境。”中国人对留白的运用,自古有之,经历千年,已臻化境。 南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道德经》中所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黑白正是依托彼此而存在的一对概念。若舍了白,便只剩殷沉墨色霸占眼帘,难免使人心生沉郁。试想,中国画清淡高雅的意境亦怎能从一片漆黑中脱胎而出?黑白,是色彩中的两个极端,它们在画卷上亦象征着有无,代表着虚实,既相生相克,亦相辅相成,物象和意境正是在在一黑一白的攻守交替中,才铺设开来。  南宋 夏圭《松溪泛月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明式家具中,留白技法亦广泛地应用于材质、造型、结构、装饰艺术四个方面。通过留白,把中式特有的高雅意境美融于家具设计,才能使小小一方器物,空灵隽永,美不胜收。 道法自然——材质留白材质上的留白即不以重色覆盖家具原色,而是尊奉四个字——“道法自然...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明清家具研习社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中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典范已广为人们接受、喜爱,闻名遐迩,其所表现出来的儒雅风韵和人文气质综合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可以总结为八点。   君子不器 明初,随着商品经济生产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生活情趣的要求,吉祥如意图案在民间普遍流行,上层达官贵人推波助澜,特别是“缠枝花纹”和“夔龙图案”,严谨工整,华丽优美。在工艺装饰上,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格,所有这些都在明代家具的装饰风格、造型艺术、工艺构造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黄花梨香几 局部 明代家具制作的重镇苏州,是当时全国手工业最密集的地区。至明后期,苏州等地出现“富贵争盛、贫民尤效”的风气。 这不仅仅体现在服饰上,当时的婚嫁习俗、家庭摆设对家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到了“既期贵重,又求精工”的地步。除以当地榉木制作外,纷纷启用黄花梨、紫檀、乌木等优质硬木加以精工细作。  黄花梨刀牙板平头案 这一时期唐寅、李渔等文人骚客纷纷加入家具的设计、风格的研讨、时式的推广,特别将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融化到具体的器具之中。使得那时文人的思想、艺术和独特的审美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使明式家具制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黄花梨霸王枨四面平条桌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式家具是器,但已进乎道,这核心是人,是物与人共鸣的人。明式家具之所以能登上大雅殿堂,能成为大家共认得古典家具的审美典范,这里就必须谈到明清两代的文人,即中国古典文人审美情趣。   子曰:君子不器。 精神素描 晚明时期,中国文人良好的儒学修养使他们始终抱着积极入世的姿态。他们既不能忘情于魏阙,但又悠游于山林,这种矛盾但又统一的人格特征,成为中国文人...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