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 - 10 - 06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清代最尊贵的男人能有多快乐?   要说古代谁过得最好,相信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答案——皇帝呗。从小锦衣玉食,坐拥万里江山,天下万物皆归他所有,稍微有点责任感的还好,若是遇上只图享乐的,那奢侈荒诞的程度,真是令人咋舌。譬如在位仅27天的海昏侯刘贺,其随葬品中金器堆积如山,足足有100多公斤,有些纯度还在99%以上,但据学者研究,这些不过是他身家中的九牛一毛,可想而知一个王朝的帝王得有多豪奢。   毕竟帝王实际上享受着一个国家的财富供养,如果他过得都不好,那属实证明应该改朝换代了。比如明朝末年,军费开支又大,还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国库年年赤字,崇祯帝穷得除了龙袍只能穿打补丁的粗布衣。诚然,身在陋室却安贫乐道的士人们在精神上或许能比皇帝更为富足快乐,但仅从生活的丰富程度来说,帝王生活肯定是最丰富多彩又最让人艳羡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清代帝王朝堂之外的生活。  满人虽是马背上征战的民族,却也在当上皇帝后十分重视文化学习,尤其是对汉文化的学习。小皇子们从六岁开始就要到上书房进学,每日的规矩是“卯入申出”(早上五点到下午三点),除了没有寒暑假,跟咱们现在的小学生差不多。学习的科目也多,包括四书五经、经典史籍、诗词策问等等,甚至还要同时学习满蒙汉三门语言,可见当皇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登上皇位的胜者们也明白,学习可不仅仅是少年之事,而是终身大计,就像雍正帝不管政事有多繁忙,都会在闲暇时间开卷读书,还感慨“未尝不悠然而有得也”。在《雍正帝读书像轴》中,雍正帝手持书卷,眼神宁和,微微勾起的嘴角隐隐透露出他愉悦的心情。正因为他熟悉经史,兼修儒释,知得失、明兴替,才能接好康乾盛世中间这一棒,为乾隆时的巅峰铺好阶梯。可见,爱读书的皇帝运气不会太差!  清 《雍正帝读书像》 ...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9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君子托物,善养闲身;长物为友,即是修身。    文房清供是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按照《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一书中的分类,包括笔用类、墨用类、纸用类、砚用类、辅助类、陈设玩赏类等。具体细分,则包括: 笔筒、笔海、笔架、墨床、笔掭、笔插、笔洗、笔挂、笔船、笔屏、笔帘、镇纸、裁纸刀、墨盒、墨缸、墨屏、水盂、砚屏、砚滴、砚匣、砚床、砚山、臂搁、帖架、书灯、香熏、香炉、古琴、呈盘、拜帖匣、提梁盒、铜镜、鼻烟壶、太湖石、灵璧石等等 而在众多文房清供具之中,以木器之韵味最为隽永独特。无论是纹质瑰丽的天生奇美,还是蟠曲随形的自然神工,都将文人追求朴素之美的精神,表现到极致。古人对木头的内心亲和,又是隐埋于身体血液当中的。木作延续着历代生活起居之根本:从平地而起的房屋,到登堂入室的家具,再到陈玩案头的器具,木作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笔 筒明末,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异军突起。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观赏,纷纷动手自制。这些笔筒巧极匠心,“几成妖物”,令今人叹为观止。   清 黄花梨竹节工笔筒笔筒之外还有笔海,功能形制、工艺材料均与笔筒大同小异,只是大小不同。直径20厘米以下的为笔筒,达到20厘米的称笔海。笔 架 搁笔,又名笔架,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于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之际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明清之时为文人雅士追求悠闲雅趣生活的一种象征。 清 紫檀雕山形笔架墨 床墨床,又称墨架、墨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  清初 紫檀嵌珐琅云头纹...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 明清家具研习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中秋佳节,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不长不短的三天假期,甜腻的月饼,还是与家人团圆的喜悦?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秋节不过是聚会、聊天、玩手机,和平日里的小长假并无太大不同。而这个在中国传承了近千年的节日,对古人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意义。   中秋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在这个时候正好是中国的秋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各个王朝的重中之重。每当秋季,农作物成熟,农民便迎来一年里最欢欣的时刻——秋收,而正巧在秋收时分的中秋节也被重视起来,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带法定假期的那种重要噢!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心中顿生无限遐想与相思之情。 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晋 王献之 中秋贴初唐,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作为节假日最多的朝代,根据《唐六典》中的描述,唐代的中秋节有礼节表示,并放假三天。唐朝文人们还为中秋发明了的很多的习俗,像赏月,观灯这些风俗,都是由唐代文人首创,逐渐流传至今。   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与太阳相对的月亮作为传统代表女性的太阴之神则以嫦娥为象征,拜月是恩求嫦娥能给予自己美貌、爱情与家庭幸福。后来,唐代女性的“拜月”风俗逐渐成为中国女性共有的中秋节风俗,希望“貌似嫦娥,圆如洁月”,由此还衍生出“月亮占候”、“摸秋送瓜”等风俗。    中秋节真正开始兴起,还是在宋朝的时候,宋朝国内经济十分发达...
发布时间: 2021 - 09 - 15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明式家具的气质,乃是透过它的技术表层,揭示它的内涵气韵,或言灵魂。这是明式家具之所以居于世界艺术宝库的力量所在。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乃是明式家具的灵魂,是明式家具之所以被称为“明式”,之所以享誉世界,之所以被中外专家倾心、研究,成为独立学科之根本所在。明式家具的文人风格的形成,确有着她独特的社会背景、地域条件,以及一大群文人参与的结果。 这样说并非要否定工匠的智慧,明式家具的成就离不开明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明式家具的成就是文人智慧与工匠技艺的结合产物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今天研究明式家具的审美价值时,就不能否定其主导因素不是技艺,而是她的风格内涵,内在气韵,或言气质。 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其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 就社会环境说,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末蒙汉地主武装的混战,于1368年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解放了元朝手工业奴隶为良民,使他们独立经营,对手工业工匠实行住坐(从民间征集工匠来京为皇家生产,每月服役10天)和轮班(各地工匠每三年来京服役三个月)制,工匠有了一点个人的营业自由。 这对当时的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都繁会图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商业极为发达,原有城市更加繁荣,新的城市勃勃兴起,除皇亲贵戚外,城市里的富商巨贾们也争相修建私宅和园林。可想而知,家具业也必应运而起随之兴旺起来。这政治上的稳定和工商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的发达,乃为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明文震亨《长物志》我们从现在流传的明代文人书札、文集和诗书、绘画中还可以看出,明代文人热衷于家具的研究和亲自参与家具设计者是大有人在,也是历代所不及的。他们对家具的形制、尺寸、材料、工艺、装饰以及家具的审美标准等等方面都留下了大...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