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 - 12 - 23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明清家具的美,能超越国界和文化的壁垒,深深影响着西方近现代家具的设计。18世纪时,英国家具大师托马斯齐彭代尔在他的著作《家具指南》中描述到:在世界的范围内,可以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明式家具作为“中国风”中家具的巅峰之作,在几乎没有东方文化根基的西方,亦能受到此等级别的认可,一则源于其自身的优秀实力,二则也与当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有关。中国传统家具传入西方的历史或早至15世纪,17世纪以来,随着清王朝在闭关锁国前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中西方家具制作与审美也逐渐交融。清乾隆 紫檀木嵌黄杨木香几(局部西番莲纹) 故宫博物院藏一方面,欧洲人能够欣赏清代家具的艺术;同时,中国人也吸收了洛可可家具等的装饰技法与元素。尤其是在18世纪时,法国宫廷对中国风元素的钟爱进一步推动其在欧洲流行,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在漆艺家具上装饰中国人物、山水、花鸟、陶瓷等成为了法国人追求的时尚。欧洲的家具大师也纷纷吸收中国家具的元素,前文提到的家具大师齐彭代尔正是以制作精美的红木家具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融合清代家具和洛可可、哥特等家具,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18世纪以后,家具也随着世界贸易和帝国殖民的轨迹流入美洲大陆,在西方收藏者眼中,硬木家具甚至可以单独成为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清家具对西方近现代家具设计有着怎样的影响。出身木匠世家的托马斯·齐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是英国乔治时期家具界的泰斗,他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君主名字为家具风格命名的惯例,是欧洲史上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冠名家具风格的大师,甚至有着“欧洲家具之父”的美誉。他的创作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此时正处于桃花心木时代,桃花心木受到贵族圈的热烈追捧。这种木材质地坚硬,性能稳定,便于加工和雕琢,使用寿命长,且木色古...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6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在中国家具设计史上,五代时期桌椅的进一步推广,并形成了成套家具的雏形,至宋代垂足而坐完全取代席地而坐,桌椅等高型家具的广泛应用及世俗化,使宋代的家具体系日趋完善,家具的室内陈设逐渐形成完整的格局,并最终促成了明式家具发展的顶峰。晚明作家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写到,家具“古雅”而“可爱”,能够令人“高雅绝俗”,“坐卧依凭,无所不适”。它不仅乃文明生活的附加必需品,还是绵延不断的道德和美学表述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人和宇宙相互关系的最根本认识。《周易·乾卦文言》云“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中就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黄花梨罗锅枨四面平杌凳中国人认为宇宙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哲学的整体性特点,集中表现在“天人合一”、“天人相与”或者说“天人感应”,这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其中“天人合一”是中国道儒两家都强调的观点。道家主张“以人合天”,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儒家还有通过天来比拟人的说法,认为天与人在性德和形貌上都有相似之处。如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些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渗透入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中,逐步积淀为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或者说集体无意识,而造物过程和行为则有意无意间接受这些观念的支配和指引。我们审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既是中国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家具设计的一个基本发韧点。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最突出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内部布局上,即家具的陈设设计领域。在中国家具设计史上,五代时期桌椅的进一步推广,并形成了成套家具的雏形,至宋代垂足而坐完全取代席地而坐,桌椅等高型家具的广泛应用及世俗化,使宋代的家具体系日趋完善,家具的室内陈...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8
责任编辑: 李恪然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明式家具的艺术性以科学为基。《考工记》中有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中国传统工艺的佳作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诞生。科学,这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开始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似乎在中国传统中并不起眼。但当我们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剖析传统工艺时,我们往往能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中国人已经掌握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微妙的联系。中国的传统科学虽然大多是经验总结,但千年的堆垒中无数次的试错,大浪淘沙,最终留下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完美艺术的最佳路径。在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作明式家具中,我们便能看到许多以科学为基而建造出的艺术美感。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榫卯充分利用了木材的特性,使木材不用钉子,便能牢牢结合为一体,小可制物件家具,大可作建筑梁架,甚至有历经千百年而不朽者,是中国传统木工的灵魂,也是中国独创的智慧明式家具中的榫卯多达几十种,任何两块木料的榫卯交合,都是在工匠严密的尺寸、角度计算后完成的稍有不慎,便会方枘圆凿,格格不入。明式家具攒边作法(王世襄绘)以经典的“攒边作法”为例,其攒框采用的是45°的格角榫,在边框内侧开槽,互相嵌合。此法多用于制作桌面、凳面、椅面等面板,仅需薄板便可做成,既能在保证稳固的同时节省用料,还能避免板料的截断面露出,使得整块面板都展示出最美观最和谐的纹理。粽角榫的做法也颇为精巧,这一做法往往出现在柜架立柱与顶部的交接处以及四面平做法中。即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转角结合处均为45°格角斜线,形成一个类似南方粽子的角,其风格简约朴实,结构也相当稳固。而在粽角榫的实际运用中,往往还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一些相应的变化。桌子面框与脚柱的交接处,往往会在侧面出榫,桌面和正面不出;而在柜架立柱与顶面的交接处,则往往是顶面和两侧面出榫,正面不出榫。明 黄花梨漆面四面平带屉香几(研习社藏品)格肩榫也是榫...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秋去冬来,听着大自然冬眠前奏的响起,眼瞅着街上主打色逐渐向暗色调靠拢,不禁怀恋起色彩缤纷的时节。小编我虽没有扭转时空的通天本事,但可以带大家一饱眼福。今个,就为大家呈上色彩纷呈的百宝嵌器物,一起品赏其美,窥探其技。清 红木边框黄漆地百宝嵌博古图挂屏(一对)局部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从字面上来说,“百宝”两字直接点明其工艺的贵重程度,指的是“金、银、宝石、珊瑚、翡翠、水晶、玛瑙、螺钿”等珍贵之物。“嵌”意为把东西卡在空隙之中。将珍贵材料钉入木器或漆器之中,组成花卉翎毛、人物山水等纹样或图画,此工艺便是百宝嵌。 明晚期 黄花梨百宝嵌花鸟婴戏纹平顶官皮箱 百宝嵌,又名“周制”,是在螺钿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明末清初扬州艺人周翥首创,古籍中多有记载。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载道:“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宋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法。其法以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密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    紫檀木百宝嵌八仙图海棠式攒盒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载:“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从这两段记载中不难看出百宝嵌工艺用料之珍奇,在当时属奢侈之物,绝非寻常人家所能享用。因而,拥有一件上好的百宝嵌器物,不仅可赏珠宝美玉之荟萃,也可彰显自己雍容华贵的生活品质。清中期 红木镶祁阳石百宝嵌仙鹤寿桃纹挂屏 说起百宝嵌的应用范围,那叫一个广泛,大而屏风、床、桌、椅、书架,小则书箱、笔筒、盖盒、香炉鼻烟壶等,均可见其身影。或秀美而内敛,或华贵而张扬,风格多变。 清 紫檀木...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