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 - 09 - 15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明式家具的气质,乃是透过它的技术表层,揭示它的内涵气韵,或言灵魂。这是明式家具之所以居于世界艺术宝库的力量所在。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乃是明式家具的灵魂,是明式家具之所以被称为“明式”,之所以享誉世界,之所以被中外专家倾心、研究,成为独立学科之根本所在。明式家具的文人风格的形成,确有着她独特的社会背景、地域条件,以及一大群文人参与的结果。 这样说并非要否定工匠的智慧,明式家具的成就离不开明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明式家具的成就是文人智慧与工匠技艺的结合产物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今天研究明式家具的审美价值时,就不能否定其主导因素不是技艺,而是她的风格内涵,内在气韵,或言气质。 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其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 就社会环境说,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末蒙汉地主武装的混战,于1368年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解放了元朝手工业奴隶为良民,使他们独立经营,对手工业工匠实行住坐(从民间征集工匠来京为皇家生产,每月服役10天)和轮班(各地工匠每三年来京服役三个月)制,工匠有了一点个人的营业自由。 这对当时的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都繁会图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商业极为发达,原有城市更加繁荣,新的城市勃勃兴起,除皇亲贵戚外,城市里的富商巨贾们也争相修建私宅和园林。可想而知,家具业也必应运而起随之兴旺起来。这政治上的稳定和工商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的发达,乃为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明文震亨《长物志》我们从现在流传的明代文人书札、文集和诗书、绘画中还可以看出,明代文人热衷于家具的研究和亲自参与家具设计者是大有人在,也是历代所不及的。他们对家具的形制、尺寸、材料、工艺、装饰以及家具的审美标准等等方面都留下了大...
发布时间: 2021 - 09 - 08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一生作诗四万首的乾隆帝到处留诗落印,连珍宝器具都“惨遭毒手”,诗文虽不佳,但若是把这些刻于器物之上的文字当成说明来看,也值得一读。    众所周知,乾隆帝一生颇爱写诗,但具体到底有多少呢?据学者统计,共四万余首。和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对比,《全唐诗》收录了共二千余名唐代诗人的诗作,但这些总共加起来,也才四万余首。仅从创作数量上来说,乾隆帝确实做到了以一匹千。 若有人质疑《全唐诗》中收录有缺,那我们亦可以乾隆本人的年龄作比较,乾隆帝生于1711年9月25日,崩于1799年2月7日,一生共三万余日,也就是说,乾隆帝从长成开始,不仅要处理每日政务和宫廷琐事,每日还得至少写两首诗,才能达到四万余这个惊人的数字。  清 《弘历是一是二图》 故宫博物院藏 诗作虽多,却在文艺批评界屡遭贬损,钱钟书先生甚至在《谈艺录》中评价其 “语助拖沓,令人作呕”,可见其不屑与厌恶。先不谈其文学性艺术性如何,在四万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的是,乾隆帝屡屡为器物作诗文,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咏。宫中宝藏的前代佳瓷,他要作诗描写,工匠新做的珠光美器,他也要作诗歌咏,甚至,还把自己写的这些“器物说明”,以各种方式永远印刻到了器物之上,于是宫中便多了一大批“自带说明”的器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乾隆帝写的器物说明是什么水平。  乾隆 · 家具  首先便从我们最为熟悉的家具聊起,明清家具款识极少,且家具也并不是乾隆帝“留诗名”的主要阵地,会留下乾隆帝诗作的,多半是和爱新觉罗氏家族传承有关的物件。譬如鹿角椅这种家具,据统计,鹿角椅存世仅五件,其中四件都有乾隆题诗。这些题诗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先祖留下的鹿角椅题诗,如此件康熙亲猎...
发布时间: 2021 - 09 - 0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 FUNITURE COLLECTION - 中国明清家具收藏究竟始于何时? 学术界目前对这个问题尚无定论。但中国古家具收藏之风始于洋人,这虽然有些讽刺,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自民国初起,国内收藏家中,就不乏明清古家具收藏者,但他们均未以此为主业,只不过是把明清家具当作家中摆设而已。而洋人则以此为重,使明清家具大规模地漂洋过海,最终隐身于国外的豪宅大院和博物馆里。 1944年,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出版了《花梨家具图考》,为中国明清家具研究开创了先河。  艾克著《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中文译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写了《中国古代家具》一书,再度将中国古代家具以图录形式昭示世人。 但1944年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时期,战争尚未平息;而1971的中国,则是“文革”的连天烽火,使国人无暇他顾。直至1985年,王世襄先生将其大作《明式家具珍赏》奉与国人,姗姗来迟的中国本土明清家具研究,才悄然带动了国人有意识的收藏。  安思远著《中国古代家具》,1971年 据此,有人将中国古家具收藏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民国初年至1985年;第二时期为1985年至1995年;第三时期为1995年至今。 第一时期,除中国的少数收藏家——如肖山朱家、北京费家等一批中国本土收藏家外,更多的是西方藏家蜂拥而至。当时的收藏标准定的特别高,几乎全是古家具中的精绝之作。由于当时人们认定漆家具价值远高于其它家具,故在此期间漆家具自然成了被重点收藏的对象。比如今天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费城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中所能看到的鸿篇巨制的...
发布时间: 2021 - 08 - 25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题图 / 靴扣 公元25年-50年金、绿松石、玛瑙 直径5.5cm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藏 从2006年开始,为了阿富汗的珍宝免于战火的纷扰,阿富汗学者们带着宝物们“出逃”,开始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之旅。2016年该展览登录亚洲,辗转日本、韩国,2017年3月份进入中国,各个博物馆鼎力相助,接纳这批文物,接连在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与其说这批珍宝是在世界巡展,其实它们是一直在外流浪。    流浪15年——阿富汗珍宝的巡回保护展  长年战乱中,阿富汗境内众多历史古迹、文明瑰宝毁于一旦,包括2001年遭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战火中也遭到严重破坏。为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职员拼尽全力,将大批珍贵文物多次藏匿、转移。2005年,这批珍宝由阿富汗运往法国,2006年开始全球巡展。在与中国公众见面前,它们已经辗转法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20多家博物馆,以巡展的形式加以保护。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7年3月,这批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珍宝首次亮相中国,最早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主题为“浴火重光”,突出这批文物经过战火洗礼,经过很多考古、文博工作者精心的保护才能够面世,强调展览来之不易。2017年6月,在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结束后,这批珍宝按原计划将赴美国展出,却传来美方取消展览的消息。如果不能及时为这批国宝找到下一个落脚点,它们可能不得不返回局势尚不稳定的故土,面临各种不测。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这场国际接力变成了国内接力。  敦煌研究院  成都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