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 - 01 - 05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正值元旦放假之际,亦是与三两好友相聚之时,消遣娱乐好不惬意。集会自古有之,其中,当属文人集会最富盛名,今个,便来聊一聊这文人集会中的“名角”——西园雅集清乾隆 碧玉雕西园雅集图插屏 时间长河滚滚流,多少文人集会湮没在历史中。沧海桑田,文人已逝,却仍能从流传的典籍、字画等物,一睹文人集会之貌。文人集会千千万万,有三大集会最为出名。 其一,为东晋绍兴的兰亭雅集,因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与赋文而光耀千秋。 其二,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苏轼、黄庭坚、苏辙、米芾、秦观等文人名士及传为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合力将其推上了万世楷模的位置。 其三,为元末玉山雅集,因其规模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而流传后世。 在这三大文人雅集之中,兰亭集相距甚远,玉山雅集落于俗套,就属这西园雅集最为贴近文人生活本身。故而,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与推崇,亦是文人竞相模仿的对象,致使历朝历代涌现出一大批以西园雅集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包括绘画、书法、器具等,可见这一题材流传之广。 清 雕西园雅集故事图砚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府邸花园,据传北宋宋神宗元丰初年,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园雅集聚会中书画创作、吟诗赋词、拨阮弹唱等艺文活动层出不穷,是为文人雅集之乐。是时李公麟绘《西园雅集图》,米芾书《西园雅集图记》。李公麟款 西园雅集图(局部) 且来分析这西园雅集的参与阵容,每一位都大有来头。苏轼作为熙宁、元丰、元祐时期的士人领袖和文坛盟主,与其父、弟被尊为“三苏”,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都是著名文人,四人以苏门弟子自居,时称为“苏门四学士”。从中国艺术史上看,苏轼、黄庭坚、米芾是书法史上的“宋四家”之三,李公麟...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9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假设我们穿越到了上古,会发现这里的人认识到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那一天,从这一天起黑夜逐渐变短,是一场新的轮回。于是便把冬至当做新旧交替的岁首,作为上古的新年。这一天,帝王要礼敬天神人鬼,冬至节仪也被称为“国之大典”,在冬至这天南郊祭天,朝会群臣与各国使节,共贺佳节北京的天坛就是明清帝王南郊祭天,亲迎冬至的神圣处所。 假设我们穿越到了中古,会发现年节、寒食和冬至并称为“三大节”,冬至被视作“亚岁”,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之说。就拿汉代来说,冬至的假期有五天之久。据《太平御览》记载:“冬至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礼。” “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这是古人对冬至的说法。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值得庆贺。《后汉书》、《晋书》等史籍中都有“冬至贺冬”的记载。尤其到了唐宋时,这一习俗尤为盛行。《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又另外,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研习社也趁着冬至佳节,带大家来看一看古代人冬天的室内陈设厅堂厅堂即客厅,堂屋,用于聚会、待客之用的宽敞房间。早在史前文明时代,北方人在修建房屋的时候就很注意保暖,半坡文明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挖在地下,这就是为了防风保暖。屋内地面还挖个坑,周边用泥土夯实,用来烧火取暖,称为“火塘”。 秦汉时期又出现了火墙,最早是宫廷里用的,秦朝的咸阳宫遗址就有火墙。火墙的内部是中空的,从里面把墙烧热,这样屋子就暖和了。至今养心殿的冬暖阁还保留着地炕火道的取暖方式。 养心殿冬暖阁东山墙外的排烟口当然也有专门抵御寒冬的家具——火盆。冬天的故宫各个宫经常会放置一个火盆,它可以算...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3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明清家具的美,能超越国界和文化的壁垒,深深影响着西方近现代家具的设计。18世纪时,英国家具大师托马斯齐彭代尔在他的著作《家具指南》中描述到:在世界的范围内,可以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明式家具作为“中国风”中家具的巅峰之作,在几乎没有东方文化根基的西方,亦能受到此等级别的认可,一则源于其自身的优秀实力,二则也与当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有关。中国传统家具传入西方的历史或早至15世纪,17世纪以来,随着清王朝在闭关锁国前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中西方家具制作与审美也逐渐交融。清乾隆 紫檀木嵌黄杨木香几(局部西番莲纹) 故宫博物院藏一方面,欧洲人能够欣赏清代家具的艺术;同时,中国人也吸收了洛可可家具等的装饰技法与元素。尤其是在18世纪时,法国宫廷对中国风元素的钟爱进一步推动其在欧洲流行,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在漆艺家具上装饰中国人物、山水、花鸟、陶瓷等成为了法国人追求的时尚。欧洲的家具大师也纷纷吸收中国家具的元素,前文提到的家具大师齐彭代尔正是以制作精美的红木家具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融合清代家具和洛可可、哥特等家具,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18世纪以后,家具也随着世界贸易和帝国殖民的轨迹流入美洲大陆,在西方收藏者眼中,硬木家具甚至可以单独成为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清家具对西方近现代家具设计有着怎样的影响。出身木匠世家的托马斯·齐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是英国乔治时期家具界的泰斗,他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君主名字为家具风格命名的惯例,是欧洲史上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冠名家具风格的大师,甚至有着“欧洲家具之父”的美誉。他的创作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此时正处于桃花心木时代,桃花心木受到贵族圈的热烈追捧。这种木材质地坚硬,性能稳定,便于加工和雕琢,使用寿命长,且木色古...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6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在中国家具设计史上,五代时期桌椅的进一步推广,并形成了成套家具的雏形,至宋代垂足而坐完全取代席地而坐,桌椅等高型家具的广泛应用及世俗化,使宋代的家具体系日趋完善,家具的室内陈设逐渐形成完整的格局,并最终促成了明式家具发展的顶峰。晚明作家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写到,家具“古雅”而“可爱”,能够令人“高雅绝俗”,“坐卧依凭,无所不适”。它不仅乃文明生活的附加必需品,还是绵延不断的道德和美学表述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人和宇宙相互关系的最根本认识。《周易·乾卦文言》云“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中就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黄花梨罗锅枨四面平杌凳中国人认为宇宙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哲学的整体性特点,集中表现在“天人合一”、“天人相与”或者说“天人感应”,这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其中“天人合一”是中国道儒两家都强调的观点。道家主张“以人合天”,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儒家还有通过天来比拟人的说法,认为天与人在性德和形貌上都有相似之处。如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些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渗透入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中,逐步积淀为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或者说集体无意识,而造物过程和行为则有意无意间接受这些观念的支配和指引。我们审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既是中国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家具设计的一个基本发韧点。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最突出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内部布局上,即家具的陈设设计领域。在中国家具设计史上,五代时期桌椅的进一步推广,并形成了成套家具的雏形,至宋代垂足而坐完全取代席地而坐,桌椅等高型家具的广泛应用及世俗化,使宋代的家具体系日趋完善,家具的室内陈...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