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
-
04
-
22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谷雨时节,甘霖降落,雨生百谷。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将于桑,其三候生机盎然,还有牡丹、荼靡与楝花与三番花信。俗语常言:“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是中华传统名花,我国也是牡丹的起源和演化中心。最初的时候,牡丹还被称为木芍药。宋 《牡丹图》 故宫博物院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但唯有牡丹被奉为“花王”。这是因为它姿态雍容、色彩丰富、香而不酽,真可谓是“国色天香”。刘禹锡就曾写过一首赞美牡丹的诗,很好地解答了为何牡丹才是“花王”: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 《十八学士图·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牡丹,我们最为熟知的传说莫过于一代女皇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天寒地冻时节,武则天却下令命百花齐放以显示皇威,百花之中唯有牡丹不为所动,牡丹也因此被贬到洛阳,或许这就是洛阳牡丹尤盛的原因。这一传说也代表了人们对牡丹品格的认知——它冰清玉洁,不畏强权,美得浓艳逼人,傲得凛冽坦荡,所以被叫做“万万花中第一流”。清 蒲华《牡丹图》 上海博物馆藏其实据学者考证,牡丹最早是作为药物被认知的,三国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提到了“牡丹”的名字,《太平御览》中甚至还说牡丹和春秋时期的范蠡有关系。而用于观赏的牡丹栽培则很可能在唐以前就已经实现,宋代文言传奇小说《海山记》有言:“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诰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但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人笔下已经有了不少关于观赏牡丹的记载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宫女头上戴的、扇子上画的,都是牡丹。《开元天宝遗事》中,牡丹花和杨贵妃更是关系匪浅。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时宿酒初醒,就同赏木芍药,这个木芍药其实就是牡丹花。唐玄宗还折了一枝让杨贵妃嗅闻,称其为“醒酒花”。再则,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