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
-
05
-
17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借木之坚硬隽永,追竹之高风亮节。我们看古典家具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些家具,乍一看是竹作的,走进细看,才发现是木材,雕刻成了竹的形状。这样的家具就是仿竹家具。仿竹家具即模仿竹材的纹理、造型及神韵,或写实,或写意,以求再现竹素雅清高的气质。中国礼教对于君子的定义,简而言之,谓之“礼节”,它要求文人士大夫要谦和儒雅,但在价值观和政治纯洁性受到威胁时要勇敢地舍生取义,此谓“气节”。竹分多节,被视为气节的象征,于是竹便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君子,正直挺拔,恰与文人雅士所追崇的淡泊高远、坚韧不屈的品性相契,文人多以此自励。竹节所带有的气节内涵,有高风亮节之拟人化意蕴,文人气质醇厚,亦有“节节高升”的祥瑞寓意,竹叶一年四季凌霜傲雨,葱绿青翠。在竹文化当中,竹叶冬青也象征着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优秀品质。此外,竹子的根深扎于地下,蜿蜒交错,能屈能伸,在明清时期的竹文化中,竹根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风骨,故而也有仿竹根形的器具存在。因此,竹不仅成为文人雅士生活的必须,更成为文人精神的隐晦表达。前有王徽之爱竹成痴,留下“何可一日无此君”的名言,后有郑板桥一幅《竹石图》名扬四海,并留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千古名句。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句诗点名了竹的形象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哪怕过得再贫寒,居住的地方也要能看到竹。清 郑燮 竹石图轴(局部)竹形的家具虽仅是简洁的凸起线条,却富有自然节奏感和韵律感,朴素却不单调,自然而不零乱自然之意浓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用竹做家具,反而是费尽心力地用木器模仿竹形呢?其实,竹器确实有而且有不少。在传世的传统器具中,以竹为料的器具占有一席之地,既有姿态万千的竹雕摆件,亦有格调清雅的实用家具,古人对竹的喜爱可从中管窥一斑。清 竹雕竹林七贤图刻乾隆题诗笔筒竹材质有其独特的天然纹路与形态,总予人一种质朴、清新、挺拔之感。但竹也有着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