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 - 08 - 2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今天,《家具空间》专题将继续为大家呈现家具的空间案例——好雅者,存古意家具空间案例红木瓜棱腿六角回纹锦地圆角柜清代 木化石文房赏石紫檀透雕龙纹毗卢顶佛龛清代 红木束腰罗锅枨马蹄腿画桌黄花梨曲尺纹罗汉床黄花梨苍龙教子独板南官帽椅成堂(一堂四只)清代 黄花梨独板夹头榫云纹平头案清代 红木边座镶寿山石屏芯雕仕女图圆形座屏清代 红木月洞式博古架(一对)紫檀如意云纹矮背大禅椅清代 红木夹头榫镂雕如意云纹翘头案红木带托泥三弯腿卷草纹香几(一对)清代 红木荷花纹佛龛清代 黄花梨百宝嵌逐鹿图朝珠盒二十世纪 紫檀福寿纹扶手椅成套(两椅一几)民国 红木草叶纹软包海派沙发成套清代 红木镶瘿木三攒靠背螭龙捧寿南官帽椅成堂(一堂四只)红木夹头榫透雕螭龙纹翘头案清代 紫檀满工高浮雕云龙纹博古柜(一对)清代 红木透雕夔龙纹三弯腿香几清代 灵璧石文房赏石(红木座)清代 红木竹节工棋桌紫檀透雕螭龙捧寿玫瑰椅成套(两椅一几)-  END  -
发布时间: 2022 - 08 - 14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夏日无凉风,何不持扇行?扇子古称“箑”。《说文解字》言简意赅:“箑,扇也”。扇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五明扇,舜所做也”。虽然这把扇子的形制选材已经无法考究,但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值得肯定的。出土于成都百花潭10号墓的“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上刻有中国最早的扇子图像,一人手执一件长柄大扇。这种大扇被称之为“翣”,用作王公贵族的仪仗,是种礼器。而目前最古的实物扇子为战国中晚期的竹扇,出自湖北江陵马山砖厂的楚墓,由纹饰规整的竹篾编成,因其扇形犹如单扇门或者一把菜刀,又被称为“户扇”。图 /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图 / 战国竹编扇 江陵马砖厂楚墓出土战国晚期至两汉,便面成了主流。便面指的是,“单门式”的竹篾扇,这是已知的最早开始在社会上层流行的短柄实用扇,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了一把精细竹篾编造的小型便面。图 / 马王堆汉墓小竹扇 湖南省博物馆藏魏晋南北朝时期,麈尾在士大夫间盛行,深受喜爱。《世说新语》中提及:“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麈尾被视作类似拂尘的手玩,为清谈人士所尚,飘飘欲仙以彰风雅,并寓有领袖群伦之意。自麈尾之后,扇子被越来越多的赋予更多文化意义。图 / 唐 孙位 《竹林七贤图》 阮籍挥动麈尾清谈 上海博物馆藏隋唐时期,团扇在社会上成为主流,麈尾黯然失色。团扇约在西汉成帝时就已开始使用了,有《怨歌行》为证:“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团扇因扇面多使用丝织物面料,也被称为“纨扇”;丝织品价格昂贵,难入寻常百姓家,又有“宫扇”之称。图 / 宋 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 杭州博物馆藏团扇的繁荣之态,直至明代被折扇取而代之。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 一般认为,折扇自宋代由日本经高丽传入我国之后,“宋人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以象牙为骨, 饰以金银,盖出于高...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6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今天,《家具空间》专题将继续为大家呈现家具的空间案例——容膝易安随处可家具空间案例明代 黄花梨万字纹三围屏罗汉床清代 黄花梨攒接透棂格三层书架(一对)清早期 黄花梨镶瘿木铜包边书箱紫檀束腰马蹄腿绳纹大方凳(一对)清代 黄花梨卷草纹四出头官帽椅(一对)清早期 黄花梨透雕螭龙纹中牌子衣架民国 柚木软包洛可可摇椅黄花梨束腰马蹄腿方凳红木镶瘿木起拦水线透雕夔龙纹花几红木透雕螭龙纹方角柜(一对)黄花梨带围栏三层架格明代 黄花梨轿箱清代 灵璧石文房赏石(红木座)清代 红木镶漆地百宝嵌婴戏图座屏清代 紫檀镶瘿木三攒靠背如意云纹南官帽椅(一对)清早期 黄花梨霸王枨龙纹角牙方桌二十世纪 小叶紫檀满雕龙凤纹百宝箱清早期 紫檀螭龙纹圈椅(一对)清代 黄花梨镶瘿木刀牙板直枨小方桌-  END  - 往期精彩 家具空间 | 有朋自远方来客厅家具空间案例(一)家具空间 | 审容膝之易安书房家具空间案例(二)家具空间 | 处处江山待客归客餐厅家具空间案例(三)家具空间 | 古人风物两依然会客厅空间案例(四)家具空间 | 次第春风到草庐书房空间案例(五)家具空间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茶室空间案例(六)家具空间 | 移榻松涛度晚风茶室空间案例(七)家具空间 | 高山流水遇知音琴室空间案例(八)家具空间 | 虚室有余闲茶室空间案例(九)家具空间 | 花倚春风待客归客厅空间案例(十)家具空间 | 新酒客来方宴饮茶餐厅空间案例(十一)家具空间 | 相逢一醉是前缘会客厅空间案例(十二)家具空间 | 碧流深处读书房书房空间案例(十三)家具空间 | 书卷多情似故人书房空间案例(十四)家具空间 | 一榻琴书春寂寂家具空间案例(十五)
发布时间: 2022 - 07 - 31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五色并举,黑白共陈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础依据。自然在造物上的神奇本领也同样体现在色彩领域:天蓝水碧、花红、柳绿......色彩还富有变化,恰如《淮南子》云:“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人们通过观察、研究、创造,终于拥有了为他物赋予色彩的能力,就像拿上神笔的马良,为造物一道开拓出新的征程。清 禹之鼎《春泉洗药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在千万种丰富的色彩面前,人们往往各有所好,但在同一个圈层内部,因为对共同文化的认可和传承,也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喜好。宫廷、宗教、文人、民间......在造物的色彩观上形成了鲜明的区别。宫廷造物宫廷造物选色往往更重视色彩在等级、身份、地位上的象征意义,故而往往会选择最为尊贵的颜色,虽然历朝历代尚色不一,但几乎都可以用【正色】二字概括。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古回藏五族共和)而正色,指的正是青、赤、黄、白、黑这五种纯正的颜色,这也同样被关联到著名的阴阳五行理论因此,五色还关联着五个方位、五脏、五官、五味等等,可见其在古典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正色相对的是【间色】,即几种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也就是除了正色之外的颜色。一般来说正色为尊,间色为卑,但也有极少数的特别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因为齐桓公个人偏好,全国流行的反而是间色紫色。秦 紫衣御手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出土致力于维护周礼的孔子还曾借骂紫来批判礼乐制度的崩坏——“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从周到清,各朝各代五德属性不同,崇尚的正色也不同。秦朝以水德克周朝火德,故而尚黑,“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而汉文帝即位后定土德尚黄,也就穿上了历史上的第一件黄色龙袍,但一年后又改回火德,也就穿回了红色龙袍。而这件汉文帝仅仅穿了一年的黄色龙袍,却成为了我们对于帝王最深刻的色彩印象。元 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图》 故宫博物院藏这是因...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