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
-
10
-
02
责任编辑:
雅然文化
古之书斋,今之书房,一直为尘世中的一块净土,一方容你畅读泼墨的天地,一方容你静心养性的场所,今个便来细细说一说 ~ 书斋之确立 书斋,即供古人读书、藏书的空间,“书”字直观表明了书一物在此空间的主导地位,既为有形的实物,又具有无形的精神力量。事实上,书斋的确立也与书存在着莫大的关联。乾隆皇帝书房“三希堂”传统书斋范式于唐朝时期完全确立,主要的助力因素便是书籍的普及。及至唐朝,前朝蔡伦的造纸术几经改良,已发展成熟。且造纸业发达,遍及南北。造纸作坊大多靠山临水,就地取材,有麻、藤、竹等,并利用水力舂碓漂洗纸料。如此一来,造纸成本降低,其产量大大增加,纸得以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中。 造纸过程而纸之所以能够较为快速转变为书籍,是因为印刷术的出现。唐朝时期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出版不再像以前那般困难。又因当时科举考试成为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书籍便成了文人的不可或缺之物,“需求越大,市场便也越大”,书籍便借此广泛流通。《天香书屋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造纸术与印刷术,加以科举考试的影响,使得文人接触的书籍愈发多样,藏书自然也越来越多。比如中唐时期的文人柳宗元,仅解释经义的书便可以用“汉牛充栋”来形容,可见其藏书之丰富藏书多了,那藏书的场所—书斋必然也大量普及,就这样,唐代的书斋范式便延续到了宋元明清刘禹锡书房“陋室 书斋之流变 虽说书斋的范式确定于唐朝,然而,前朝中便有出现其雏形,大多认为书斋之萌芽启于先秦私塾。苏州博物馆中的文人书房陈设先秦时期,私塾具有典藏书籍、读书的功能,与书斋功用一致,故而以为先秦私塾与书斋为一体。而当时书籍形态为帛书、简策,成本高昂,故而书籍数量较少,进而也限制了私塾的发展,书斋也随之发展缓慢。《养正图解》中的书房陈设亦有人认为书斋始于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