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的名词术语体系首先由王世襄先生创立,这套体系也构筑起了一个壁垒,是所有家具爱好者必经的一个“门槛”。
如果没有这套术语体系,我们今天聊家具是没有话语的,正如朱家溍先生所评,这是一套完整的家具形态、制作描述的体系。
这套体系收录了1000多条家具名词、术语,研习社为这些名词术语配图,将这套体系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注:名词术语按现代汉语拼音排序,本次 J、K

【几】π形造型的家具,渊源于古代供人凭倚的几。

【几腿案】《则例》语。即架几案。

【几腿架格】用两几来支承的架格。

【几形结体】板足与面板直角相交,保留古代几的基本结构的家具。

【几子】支承架几案案面的方形的或长方形的几子。

【鸡翅木】鸂鶒木或写作“鸡翅木”。
【鸂鶒木】红豆木属中的一种,有紫褐色深浅花纹的硬木。

【脊线】在构件上高起的线或棱。

【夹头榫】案形结体家具的基本造法之一。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中夹牙条、牙头,出榫与案面底面的榫眼接合。

【假两上】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做。
【假三上】牙条、托腮及束腰木连做,或两木分做。

【嫁底】闷户橱的别称,因过去嫁女多用它来作陪嫁物品的底座而得名。

【架格】四足中加横板作隔层,具备存放与陈设两种功能的家具。

【架几案】面板下用两几支架的长案。

【架几书案】采用架几案造法的书案。

【架子床】床上立柱,上承床顶,立柱间安围子的床。

【肩】榫头左右各切去一角,留下三角形或梯形部分,插入和它相交的构件的卯眼。
由于留下部分上小下大,有如人肩,因而得名。

【坚桦】桦木中较好的一种。

【尖槽】刀口作V形的阴文线雕,与圆槽相对而言。

【减地】雕刻术语,减去地子的高度,使花纹高出。

【鋄金】效果近似铁错金的一种金工工艺。
【鋄银】效果近似铁错银的一种金工工艺。

【剑脊棱】中间起棱,两旁成斜坡,形如宝剑的线脚。《鲁班经匠家镜》日“剑脊线”。

【江鳔】即鳔胶,见《本草纲目》。

【桨腿】《鲁班经匠家镜》语,即站牙,言其上小下大,近似船桨。

【降香黄檀】成俊卿将黄花梨定名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erifera)。
【降香木】黄花梨产地海南岛,称黄花梨为“降香木”。

【交圈】不同构件的线和面,上下左右,连贯衔接,浑然一气,周转如圈,是谓“交圈”。

【交杌】可以折叠的交足杌凳,即马扎。

【交椅】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脚床】宋代称椅子或床榻前的脚踏曰“脚床”。

【脚蹬子】脚踏的俗称。
【脚踏】床前或宝座前供人踏脚的矮凳。

【角牙】安装在两构件相交成角处的牙子。

【轿箱】搭置在两根轿杠之上,可随轿出行的小箱。

【轿椅】肩舆的一种,椅两旁夹杠,由两人在前后抬行。

【接桌】即半桌。当张八仙桌不够用时, 往往接一张约半张八仙桌大小的长方桌,故半桌又名“接桌”。

【结子花】苏州地区称卡子花曰“结子花”。

【金漆】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髹”,木胎漆地上贴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

【金星紫檀】有红黄色鬃眼的紫檀。

【锦地】浮雕花纹以外的空隙,刻锦纹作为地子。

【京造】指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制造的硬木家具。造型庸俗,花纹繁琐,榫卯草率,
全靠胶粘,受潮便散,是传统硬木家具的末流。

【井字棂格】用“井”字或由此变化出来的图案所造成的棂格。

【镜架】木框内设镜架,上放铜镜,可以支起放下的梳妆用具。

【镜台】台座安抽屉,上有铜镜支架,可以支起放下的梳妆用具。

【镜箱】南宋时流行的一种梳妆用具,是“官皮箱”的前身。

【酒桌】明代饮膳用的小型长方桌案,多作案形结体,但北京匠师习惯称之为“酒桌”。

【臼窝】容纳木轴门门轴的圆孔。


【榉木】学名Zelkova schneideriana,明式家具主要用材之一,北方称之为“南榆”。
【举榆】榉木的别称。
【椐木】榉木常简写成“椐木”。

【卷草】以旋转的蔓草为题材的图案。

【卷珠足】三弯腿内缘起阳线,下至足端,卷转成珠而结束曰“卷珠足”。
【卷球足】卷珠足或称卷球足,尤指珠形之较大者。

【卷书】①几形结体家具,板足到地后向内或向外卷转的部分曰“卷书”。
②宝座或椅子搭脑正中出现向后卷转的部分亦称“卷书”。

【卷叶】雕刻在三弯腿足端向上翻卷的叶状装饰,常在香几的足上出现。

【卷云纹】形象完整,左右对称而卷转的云纹。


【开光】家具上界出框格,内施雕刻;或经锼挖,任其空透;或安圈口,内镶文木或文石等,均可称之为“开光”。

【开孔】家具上锼孔、挖洞或称“开孔”,如挖束腰上的鱼门洞。

【看面】①家具的正面为“看面”,因一般总是正面露在外面。②构件外露容易被人看见的一面也叫“看面”。

【炕案】炕上使用,案形结体的狭长矮案。
【炕柜】炕上使用的小柜。
【炕几】炕上使用,几形或桌形结体的狭长矮桌。
【炕桌】矮形的小长方桌。
【炕琴桌儿】北方民间称炕几及炕案为“炕琴桌儿”。
【炕琴】炕琴桌儿的简称。

【栲栳样】圆靠背的圈椅或交椅,宋代称“栲栳样”。

【靠背】椅子或宝座受人背靠的部分。
【靠背板】椅子或宝座受人背靠的长板。

【靠背条椅】有靠背的大长条凳。

【靠背椅】只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

【靠山摆】长案或长几贴着厅堂梢间的山墙摆放曰“靠山摆”。


【款彩】《髹饰录》语。雕刻漆板,保留花纹的轮廓,铲去轮廓内的漆层,填人彩色油漆,使之呈现图画效果,多用此来装饰围屏。
【刻灰】北京古玩业语,即《髹饰录》所谓的“款彩”。
【刻漆】南方髹漆行业语,即《髹饰录》所谓的“款彩”。

【空心十字】用攒接方法造成的图案,花纹透空处形成十字。

【葵瓣式】形似莲花但花瓣不出尖的花纹式样。

【葵花式套环】灯笼锦图案之一,以葵花为基础,用斗簇加攒接的方法造成。

【壸门】唐宋时常用在须弥座及床座上的开光。
【壸门案】四面平列壸门的高大桌案,唐代已有,如《官乐图》中所见。

【壶门床】四面平列若干个壶门,或每面只有一个壶门的床。

【壶门式轮廓】锼成壸门式形状的轮廓。

【壶门式券口牙子】锼成壶门式轮廓的券口牙子。

【壶门牙条】锼出壸门顶尖及曲线的牙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