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
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今天我们说面板结合榫卯,共分为⑤个小节:
平板拼合
攒边格角
攒边打槽装板
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拍合
平板角结合
平板拼合
关键词 :【龙凤榫】【穿带】【走马销】
因为木材的宽度有限,当一块木板不够宽的时候,就必须使用多块木板加以拼合。
常见的薄板拼合是在板材纵向断面起槽,另一面做出与边槽相应的榫舌,把榫舌镶入槽口,用胶粘牢。
薄板拼合
较为考究的做法,是将榫舌的断面造成半个银锭的式样,榫槽用一种
【扫膛刨】开出上大下小的槽口,我们称之为【龙凤榫】。

【龙凤榫】榫舌为半个银锭式样,上大下小
这种榫卯的好处就在于加大了胶合面,并且防止拼口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向拉开。
龙凤榫
为了进一步防止拼板弯翘,横着还加【穿带】,即穿嵌的一面造有梯形长榫的木条,使其更加牢固。
在穿带的一面做出与槽口断面相应的榫口,将穿带一头对准槽口向里推。将板条固定在穿带上,
这样板条四边有边框管束,形成平整光洁的整体。
平板拼合后加梯形穿带
一般靠边的两根穿带各距面板尽端约15厘米,中间的几根穿带,大约每隔40厘米一根。
厚板拼合常用平口胶合,也不用穿带,但两板的拼口必须用极长刨床的刨子刨刮得十分平直,使两个拼面完全贴实,
才能粘合牢固。厚板有的用栽榫来拼合,而栽榫有的为直榫,有的为【走马销】。
走马销
攒边格角
关键词 :【大边】【抹头】【格角榫】
先来简单认识一下下面这个木框,较长的是【大边】,较短的是【抹头】。如果木框是正方形,
四边一样长,那么我们就以出榫的两边为大边,凿眼的两边为抹头。
凡是屉心用棕藤编织而成的【软屉】,其边框一般都用这种攒边木框,而木框所用的榫卯结构,我们叫【格角榫】。
比较宽的木框,有时大边除留长榫外,还加留三角形小榫。小榫也有闷榫与明榫两种。抹头上凿榫眼,一般都用透眼,
边抹合口处格角,各斜切成45度角。

三角小榫用闷榫
三角小榫用明榫
软屉的凳盘、椅盘及床榻屉,也会有穿带,因为软屉承重后会凹垂,所以穿带的中间部分会呈弧形,向下凹。
四框表面内缘踩边打眼,棕索、藤条从眼中穿过,软屉编好后,踩边用木条压盖,再用胶粘或加木钉销牢,
把穿孔眼全部遮盖起来。
攒边打槽装板
关键词 :【边簧】【不落堂】【落堂】
这一做法,基本上就结合了前面两者,既有平板结合,也有格角攒边,是将板心装纳在边框中,
使得薄板能当厚板用。
攒边打槽装板
这里要注意的是,木板装在框里,并不严丝合缝拼装好,因为木板会因为气候变化,产生胀缩,经常出现翘
裂或变形现象。这就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接缝。所以一般只在板心的一边使用鳔胶固定,另一边则不鳔胶,
并留有一条伸缩缝,供其胀缩。或者四边全不胶。
攒边打槽装板
因为与家具其他部位联结的不是板心,而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致由于面板
的胀缩而影响其稳定坚实。而攒框与板心的连接,是在边框的内侧打槽凿眼,长边一般出榫头,短边凿出卯眼,
板心四周做出【榫舌】,或称【边簧】,然后将其纳入边框槽口内,拼合完成。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这样就把板心边缘处理在暗处了,既增加了家具的美感,又加固了板心。
还有一种较为罕见的攒边打槽装板造法,是边框起高而宽的拦水线,在拦水线下打槽装板,容纳板心四周的边簧。
这样做因边框压在板心之下,看不见一般装板造法所能见到的板心和边框之间的缝隙,故表面显得格外整洁。
面板装在拦水线下
个别的翘头案抹头与翘头一木连做,在翘头之下打槽,装嵌板心两纵端的边簧。至于板心两长边
的边簧,则仍嵌装在大边内侧的槽口内。

面板装在翘头下
大边与抹头正面的两个不同的角度
所示为大边与抹头的背面
攒边打槽装板,如系圆形的边框,即圆凳、香几面等,用弧形弯材打槽嵌夹板心的边簧。
圆香几面
弯材一般为四段,攒边的方法除了用楔钉榫外,常用【逐段衔夹】的造法,就是在每段一端开口,
一端出榫,一个连接着一个嵌夹,形成一个圆框。
圆香几逐段衔夹
长期以来,攒边打槽装板在家具中广泛使用,我们见到的凳椅面、桌案面、柜门柜帮等等,此法是最为经典普遍的。
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拍合
关键词 :【抹头】【榫舌】【榫槽】
厚板如条案的面板,罗汉床围子,为了不使纵端的断面木纹外露,并防止开裂,多拼拍一条用直木
造成的【抹头】。又为了使抹头纵端的断面木纹不外露,多采用与厚板格角相交的造法;即在厚
板的纵端格角并留透榫或半榫,在抹头上也格角并凿透眼或半眼。
厚板出半榫
厚板出透榫
有的在厚板和抹头上还造出长条的【榫舌】和【榫槽】。
榫舌拍抹头
有些用独板作面板的翘头案,翘头与抹头一木连做,其结构和造法亦如上述。
翘头与抹头一木连做
只是翘头高出案面的那一部分,不可能与厚板格角相交,其断面木纹只得任其外露了。



翘头与抹头一木连做
平板角结合
关键词 :【闷角榫】【全隐燕尾榫】【半隐燕尾榫】【勾挂接合】
在古典家具中,还有一种乍看什么榫卯也没用的家具,仅仅只见到一条合缝,所有的榫卯全部被隐藏起来。
厚板闷榫角结合
这种面板与腿足衔接所采用的是【闷角榫】,也可以称为【全隐燕尾榫】。
燕尾榫
板材与角接合主要有三种:
1. 最简单:明榫(全露);
2. 较复杂:露一面的明榫,为半隐燕尾榫;
3. 最复杂:完全不露榫,为闷榫,即全隐燕尾榫。
明榫
半隐燕尾榫
全隐燕尾榫
平板角接合还有一种简便的造法,即【勾挂接合】,多用在案形结体家具两侧吊头下面的牙条上,
为的是将侧面的牙条与正面的牙条拍合交圈。
勾挂接合
正、侧两面的牙条都在尽端格角的斜面上裁切锯齿形的锐角,以便勾挂联结。从外表看,它有如闷榫,但结构大异。
年久,木材收缩,难免开脱。明及清前期条案侧面的牙条容易散脱丢失,多因勾挂不牢。
中国的古典家具,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家具,真可谓是精美绝伦,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妙和中国古代建筑一样,
令人叹为观止。初见之下,人们往往为其外在造型的美称奇,而静下心来,真正仔细品味它们内在的
更深刻的美时,才能体会出中国古典家具所具有的更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