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具来讲,唐宋的风格差异同样形成了中国家具史上的两朵奇葩,也再次印证了“风情神韵”与“筋骨思理”的精准概括。
在以往的研习文章中,我们更多的偏向于明清时期家具的探究与讨论,而对于明式家具之前的唐代家具、宋代家具提及很少。
一来是唐宋距离我们相对遥远,二来唐宋时期家具实物传世甚少,研究资料匮乏;再加之近代以来杨耀、陈增弼、王世襄等诸多学者对明式家具的卓越贡献,明式家具已深入人心而唐宋家具却无人问津。
今天,我们一起研习唐宋家具。
《宫乐图》 围坐大食床
唐末至五代(907-960)是中国家具形式变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起居行为并没有因为高型家具的出现而遗忘席地而坐,作为中国家具的过渡阶段,席地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在这一时期并行不悖。
唐代家具的审美感觉就像是唐诗的“风情神韵”以及唐三彩的“斑斓绚丽”,造型和装饰风格与博大旺盛的大唐国风一脉相承。唐家具的造型浑圆、丰满,装饰清新、华丽,一改前朝的古朴之风,呈现出一代华贵气派。

日本用正仓院宝物模造品复原的圣武天皇书房陈设
幸运的是,日本正仓院恰好保存了一批时代大约在盛唐的家具,种类包括屏风、几案、床榻、椅子、双陆局、棋局、箱柜等等,几乎囊括了唐代家具的所有种类,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一窥盛唐风貌。
1鸟毛立女屏风

屏风结构示意 鸟毛篆书屏风

鸟毛立女屏风六扇画面(局部)


景云元年节愍太子墓壁画六扇屏风 树下美人 屏风锦框
2挟轼与多足几

正仓院 漆挟轼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中的凭几

正仓院 二十八足几和黒漆十八足几

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出土栅足案


敦煌14窟北壁壁画 男女共坐一床

敦煌454窟菩萨心地品 拒礼拜医药供养 充当坐具

正仓院 赤漆欟木胡床

莫高窟9窟壁画与法隆寺弘法大师像

— 2 —
“筋骨思理”的宋代家具
造型古雅 / 色彩纯净 / 内敛天真
南宋梧阴清暇图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的书法、绘画及文人画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影响,同时汉族工艺美术所取得的业绩与地位举世瞩目。
后人由理学可见宋代文人思想之精微内敛,由宋词可见宋代文人思想之简约幽隽,由散文可见宋代文人思想之务实深微,由宋瓷可见宋代文人思想之清逸素雅,由书法可见宋代文人思想之意韵澄澈。

五老图
据有据可查的资料可见,宋代家具使用的材料有木、竹、藤、草、石等,并以木材为主,其种类繁多,多就地取材,其中有杨木、桐木、杉木、楸木、杏木、榆木、柏木、枣木、楠木、梓木等柴木,乌木、檀香木、花梨木等硬木。硬木的使用说明了宋代早期的家具制作工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同唐代家具一样,宋代家具的传世实物并不多见,目前的研究更多取材于两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古画中。不过宋人的精细将绘画的细节描摹得栩栩如生,宛若实物。

踏歌图

宋式玫瑰椅(折背样)
宋代家具还在整体造型上形成了“有束腰”与“无束腰” 两大体系,虽然此时束腰家具所占比重尚不大,但是一些家具实物与图像的表现已为明式束腰家具的发展作了有力铺垫。
并且家具中对简绰线条美的追求在宋代已较成熟,后以明式家具为高峰。宋代家具的造型充满线的变化,从边抹、枨子和腿足等部位的各式刚柔相济的线脚的有机组合到装饰纹样中各种直线、曲线的使用使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艺术魅力通过家具这一载体反映了出来。



小庭婴戏图
不论是“风情神韵”的唐代家具还是“筋骨思理”的宋代家具,审美风格虽有差异,但是作为中国家具史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明式家具的开创或多或少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果没有唐宋时期人们对于家具形制、用材、工艺、审美等诸多方面的探究与努力,都不可能出现后来明式家具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