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玻璃”传入
“玻璃”原属西欧舶来之物,我国至清末才开始在山东博山设厂生产。

▲马可·波罗
西欧生产的平板玻璃,即从元代开始输入中国(但此时的玻璃透光性很差,并不是清代所用的透明无色平板玻璃。)

▲广州“十三行”
清代的“玻璃”,是指从欧洲进口的玻璃产品,或者是指造办处“玻璃厂”等作坊仿照欧洲技术制造的玻璃。传统本土技术制造的玻璃产品,则呼之为料器、琉璃。

— 2 —
“玻璃迷弟”雍正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一辑)·雍正朝》(以下简称“辑览”)一书中屡屡出现清代宫廷中使用玻璃的信息,甚至,雍正本人对于这已西洋舶来品的强烈兴趣在档案记录中也清楚留痕。

▲储秀宫西次间
伴随玻璃的传入和统治阶层的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就是玻璃油画业的兴起。
▲玻璃油画
玻璃油画是指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材料在玻璃上绘制的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欣赏,色彩鲜明强烈。

▲佚名中国画家 中国画家正在绘制玻璃背画 局部 1800年
十八世纪玻璃油画在欧洲被称为背画(Back Painting),即“这种绘画与在画布和木板上绘制的画完全相反,它在玻璃背面完成,而在正面可以清晰地看见”。

▲清 镶框人物玻璃画

— 4 —
清宫玻璃油画家具
随着玻璃画工艺在中国的盛行,除了大部分外销之外,很快这种来自西洋的装饰技术开始应用于家具制作,特别是在屏风类家具上应用广泛。

▲清雍正 黑漆泥金贴鸡翅木玻璃炕屏
如上文提及“广东粤海监督监察御史”祖秉圭呈进了大片的平板玻璃片,实际上他还呈进了一架带有楠木座的“玻璃插屏”。
浏览“辑览”一书不难感受到,这类玻璃插屏作为一种时新摆设,一时间很受青睐。

▲清 黄花梨仕女观宝图插屏 (此屏风为清乾隆时利用明代的屏风木架配装玻璃画组合而成)
“辑览”雍正九年(1731年)“本年库贮”恰恰记道:
玻璃围屏二架,计二十四扇,祖秉圭进。
也就是说,历史上广东粤海监督监察御史真的曾经向皇帝进献过玻璃围屏二架,每架十二扇,合计二十四扇!
这种利用欧洲进口透明玻璃、在广州加工而成的时新奢侈品,被千里迢迢献宝一般进呈给皇上,可见其贵重程度非同一般。

▲清乾隆 花梨框西洋人物玻璃挂屏 高93.5cm 宽70cm
据《宫中·进单》记载:
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两广总督兼粤海关苏昌、粤海关监督方体洛进:……紫檀镶画玻璃炕屏一座;
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二日,粤海关监督觉罗巴延三等进:……紫檀木雕洋花镶画玻璃炕屏十二扇。
乾隆时期的“油木作”有记载:
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金漆边油画挂屏一件,将金边熔化,另换紫檀木素边,安在养心殿呈览。
在清代宫中,现在还有不少镶嵌以玻璃油画的广式风格家具。它们无一不是工精料细、富丽奢华,深受清代帝王推崇。

— 5 —
其它玻璃油画家具
▲清中期 紫檀框玻璃画博古清供大挂屏
挂屏以卷草花卉纹饰的紫檀为框,玻璃为画心。
整个画面结合东西方艺术特点于一身,将中国传统的花卉纹饰和西方油画的特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思新颖,精妙绝伦,别具一格。
▲清乾隆 紫檀框绘西洋人物图玻璃油画挂屏
挂屏以边角饰卷草纹的紫檀为框,玻璃为画心,绘白云绿水,欧式楼阁,西洋人物郊游野外,三羊逡巡草地之上。
画面结合东西方艺术特点于一身,将中国传统的三阳开泰纹饰和西方油画的郊游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思新颖。
▲清 识文描金嵌玉内玻璃外宫绘四季花鸟图宫灯
清代康乾之际,平板玻璃多自粤海关采买进口供宫内使用,价格高昂,此对宫灯内衬玻璃,即可照明,又可保持宫绘花鸟图之整洁亮丽,应为清宫节庆彩灯之用。
▲清乾隆 紫檀嵌珐琅内画玻璃屏风
屏风两扇以紫檀为主材质,加以画玻璃和铜胎画珐琅装饰。上部内嵌花卉纹画玻璃,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玉粹轩墙上贴落所绘类似品种之使用相同。
▲清乾隆 紫檀玻璃彩绘花鸟图六方宫灯
玻璃画开始走向衰败
占据了清代绘画史值得研究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