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是中国十大女富豪之一,多次被胡润女富豪榜评为中国女首富,媒体则更直白的称她为“全球最牛白手起家女首富”。

不过相较于这个称呼,陈丽华更加喜欢“紫檀女王”的称号,从在文革的动荡中埋老家具到斥上亿巨资建造中国紫檀博物馆和老北京城门楼,她说,一生最大的投资是对“活着的国宝”——传统紫檀雕刻技艺的拯救。

如此传奇的人物,拥有怎样的一段传奇人生呢?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

改革开放后陈丽华做起家具修复的生意,由于生意很好,她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

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她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便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并在香港成立了富华国际。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和迟重瑞

1989年到北京,陈丽华首度出手就气势不凡,拿到了北京紫禁城前、东长安大街上的最精华地块,她规划建成当年北京市最顶级的大楼,也就是后来的“长安俱乐部”。

▲陈丽华与儿子赵勇

这个地皮就在紫禁城的旁边、北京大饭店的对面,比后来李嘉诚拿到的东方广场还靠近天安门。

长安俱乐部在当时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顶级会所,吸引了大批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贾,包括李嘉诚、霍英东、郑裕彤等著名企业家都是其会员。直至今天,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金宝街

如今,这条不足千米的金宝街已出现于北京古城中心,在广告片里被称为“高端商业街”,甚至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相提并论。

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来,陈丽华接揽的地产项目个顶个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贵地段,个中玄机谁人能参破?




▲陈丽华

人称“投资型女企业家”的陈丽华一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在投资地产大获成功身价煊赫之后,她将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并将其作为一项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中国紫檀博物馆

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延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黄花梨交椅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嵌螺钿云石罗汉床

在紫檀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按1:5比例制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

▲紫檀角楼模型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角楼细节







▲飞云楼紫檀模型

作为紫檀文化的传播者,陈丽华不仅在国内普及紫檀文化、教授紫檀器物雕刻,还携馆藏珍品远赴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巡展。

做别人没有的、世上无双的。别人都看重外国的高科技,我要做外国人看重的中国玩意儿。

展览只是一个手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博物馆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明清宫廷家具制作工艺,了解紫檀文化,民族的东西不能丢。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月洞门架子床(据故宫明式)喜房

陈丽华先后向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史密森学会、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和法国国立香博堡博物馆等赠送紫檀重器,以作永久收藏,受到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内的多国元首与政要好评。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向陈丽华馆长颁发收藏证书

陈丽华至今还记得海外观众对紫檀艺术的惊叹与赞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紫檀艺术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我感动,激励我把檀雕技艺发扬光大。






▲陈丽华家祖传紫檀制大衣柜

可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损坏,刻的图案一点儿变化都没有,那一刻陈丽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之后她开始了古旧家具修缮,开办紫檀艺术制造厂。从不懂到精通,这期间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然而,一个最大的问题却困扰着她。陈丽华知道,紫檀是备受皇室喜爱的,中国清末已几乎用光。哪里还能找到紫檀的产地?

当查到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适宜紫檀生长,陈丽华近乎惊喜和“痴狂”。1978年到1983年,五年间,陈丽华八下印度、东南亚,风餐露宿,历经千难万险。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博物馆内景

海内外无数社会名流、商贾巨子参观过北京京通快速路旁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无不为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赞不绝口,情愿出高价收买,都被陈丽华一口拒绝。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1990年,陈丽华向亚运会捐赠了一扇紫檀屏风,请故宫的3位专家单士元、朱家溍、王世襄前来鉴赏。



也正是这三位把她真正带进了“紫檀”这个大门。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和朱家溍

从那天起陈丽华开始到故宫去,故宫仓库的大门从没有这样对一个女性开放过。

专家们不仅拿出故宫乾清宫金銮宝座和屏风、故宫角楼等诸多珍品的图纸,还带来了故宫的专家,指导帮助陈丽华的工匠们制作以故宫原件为蓝本的紫檀精品。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千秋亭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一堂紫檀家具书房陈设

紫檀博物馆里的紫檀并没有上过油,是按照老的方法烫蜡。故宫的紫檀家具都是这样做出来的,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用手一擦还是亮的。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博物馆目前共展出了999件仿照故宫原物制作而成的家具,而二十几年间,仿制故宫原件的紫檀工艺品已达上万件。


▲紫檀宝座屏风

2011年,中国紫檀博物馆申报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丽华女士本人也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关于北京的城门,曾有一句顺口溜: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清乾隆十五年北京城图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北京城的记忆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远去,而凝结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之美的古城门亦成了一种乡愁,更是老一辈人心中割舍不去的梦。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宣武门城楼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

陈丽华坦言,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没见过老城门楼,因此用紫檀重塑老北京城门楼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由于城门图纸的缺失,陈丽华的团队除了求助于政府文物部门的支持,还积极从海内外各种渠道寻找散落的城门照片。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女士研究城墙砖工艺

她亲自上阵,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精雕细琢,时常忙碌到深夜,因为有些工作需要跪在地上完成,陈丽华的膝盖时常流血受伤。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这16座城门没用一根钉子,仅用木建筑的榫卯技术,把大小不过寸许的上千万块零部件严丝合缝对接,还破解并复原了古代城门建设的神秘千斤闸。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及阴沉木制安定门瓮城内的真武庙全景

▲紫檀制清代防御火炮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闸楼内的千斤闸

在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大型艺术品的同时,陈丽华团队也取得了一项项城市规划和城防建筑研究的学术成果,同时为后代留下了完整的北京城门、城墙图纸和技术资料。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阴沉木制朝阳门城墙局部及垛口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阴沉木制翘飞戗脊戗兽套兽走兽(小跑)

紫檀博物馆的创建尽管耗费巨资,但陈丽华为了让自己遥远的诗和远方可以生根发芽,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得以传承,她竭尽全力!这是属于一个企业家的社会担当!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自己家人的支持。





▲迟重瑞

86版《西游记》播出后,陈丽华看了非常喜欢,恰巧她又是一位京剧迷,1988年的一个冬天,她来到中国京剧院唱戏,遇见了迟重瑞。

▲迟重瑞《西游记》剧照

陈丽华对迟重瑞几乎是一见钟情,但当时除了年纪比迟重瑞大11岁,陈丽华还离过婚,身边还带着3个孩子,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迟重瑞特别怕别人发现,总是提心吊胆。

陈丽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迟重瑞喃喃半天,说出了心里话:

咱俩的事,剧院里已经风传开了,有人说我傍大款,有人说我吃软食儿,难听极了。

陈丽华心里很难过,过了没多久,陈丽华提出结婚,她认为:只有登记结婚了,才能使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迟重瑞

从博物馆设计图纸的审定到檀木原料的采购等等,迟重瑞和陈丽华都亲力亲为。

而在日常生活中,迟重瑞对陈丽华的称呼有两种,一种是董事长,一种是陈丽华女士。

迟重瑞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也有很多人都问我,跟陈丽华在一起,她那么强势,那么能干,年龄又比你大,你有压力吗?而我确实没有感觉到压力。

从1990年结婚到现在,我们在一起20多年了,我们甚至都不觉得有这么长时间了。

我们经常在一起感叹: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想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感情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另外我们本身都有事业心,都在整天忙碌着,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陈丽华对丈夫是这样评价的:

迟先生这个人特别好,不虚伪,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我管他叫“迟到”。

他这辈子净迟到,上小学的时候就老迟到,到《西游记》剧组也是迟到,到上海戏剧学院都28岁了,38岁认识我才和我结婚,所以‘迟到’就成了迟先生的绰号。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 7 —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999年5月29日,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院校——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传承中国传统紫檀文化方面的特殊贡献,将其年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授予了她。

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更授予陈丽华“国际文化领袖奖”,美国首都华盛顿市政厅将2005年9月19日定为“陈丽华博士日”。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创始人霍拉黛女士亲自将“国际文化领袖奖”授予了陈丽华女士

2011年和2012年,陈丽华连续两年入选了《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女性”;并于2012年荣膺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

关于紫檀事业和公益慈善的关系,她这么说:

其实,公益的范畴很大,做慈善,做文化传承,这都是公益活动。

就像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紫檀工艺的传承上面一样,我做的时候从没想回报,我想老祖宗的东西你不去继承的话它就会丢失,丢失了以后你再想拿起来,困难得多大。

我想我有这个能力,我就想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这些东西。富华集团也一直秉承文化是半步,慈善是半步,两者结合才是富华集团自己的步伐。

我们梦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这既是对民族的情感和国家使命的诠释,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这种梦想无疑是美丽的。

回头看陈丽华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将来用紫檀复制城门楼,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还是继续为国内的各种慈善事业献上自己的拳拳之心,都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因为,她说自己将永远记住邓颖超生前对她的赞扬和鼓励:

爱国,多为国家做好事!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研习社

她是中国十大女富豪之一,多次被胡润女富豪榜评为中国女首富,媒体则更直白的称她为“全球最牛白手起家女首富”。

不过相较于这个称呼,陈丽华更加喜欢“紫檀女王”的称号,从在文革的动荡中埋老家具到斥上亿巨资建造中国紫檀博物馆和老北京城门楼,她说,一生最大的投资是对“活着的国宝”——传统紫檀雕刻技艺的拯救。

如此传奇的人物,拥有怎样的一段传奇人生呢?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

改革开放后陈丽华做起家具修复的生意,由于生意很好,她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

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她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便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并在香港成立了富华国际。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和迟重瑞

1989年到北京,陈丽华首度出手就气势不凡,拿到了北京紫禁城前、东长安大街上的最精华地块,她规划建成当年北京市最顶级的大楼,也就是后来的“长安俱乐部”。

▲陈丽华与儿子赵勇

这个地皮就在紫禁城的旁边、北京大饭店的对面,比后来李嘉诚拿到的东方广场还靠近天安门。

长安俱乐部在当时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顶级会所,吸引了大批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贾,包括李嘉诚、霍英东、郑裕彤等著名企业家都是其会员。直至今天,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金宝街

如今,这条不足千米的金宝街已出现于北京古城中心,在广告片里被称为“高端商业街”,甚至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相提并论。

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来,陈丽华接揽的地产项目个顶个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贵地段,个中玄机谁人能参破?




▲陈丽华

人称“投资型女企业家”的陈丽华一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在投资地产大获成功身价煊赫之后,她将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并将其作为一项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中国紫檀博物馆

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延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黄花梨交椅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嵌螺钿云石罗汉床

在紫檀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按1:5比例制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

▲紫檀角楼模型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角楼细节







▲飞云楼紫檀模型

作为紫檀文化的传播者,陈丽华不仅在国内普及紫檀文化、教授紫檀器物雕刻,还携馆藏珍品远赴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巡展。

做别人没有的、世上无双的。别人都看重外国的高科技,我要做外国人看重的中国玩意儿。

展览只是一个手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博物馆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明清宫廷家具制作工艺,了解紫檀文化,民族的东西不能丢。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月洞门架子床(据故宫明式)喜房

陈丽华先后向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史密森学会、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和法国国立香博堡博物馆等赠送紫檀重器,以作永久收藏,受到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内的多国元首与政要好评。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向陈丽华馆长颁发收藏证书

陈丽华至今还记得海外观众对紫檀艺术的惊叹与赞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紫檀艺术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我感动,激励我把檀雕技艺发扬光大。






▲陈丽华家祖传紫檀制大衣柜

可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损坏,刻的图案一点儿变化都没有,那一刻陈丽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之后她开始了古旧家具修缮,开办紫檀艺术制造厂。从不懂到精通,这期间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然而,一个最大的问题却困扰着她。陈丽华知道,紫檀是备受皇室喜爱的,中国清末已几乎用光。哪里还能找到紫檀的产地?

当查到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适宜紫檀生长,陈丽华近乎惊喜和“痴狂”。1978年到1983年,五年间,陈丽华八下印度、东南亚,风餐露宿,历经千难万险。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博物馆内景

海内外无数社会名流、商贾巨子参观过北京京通快速路旁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无不为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赞不绝口,情愿出高价收买,都被陈丽华一口拒绝。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1990年,陈丽华向亚运会捐赠了一扇紫檀屏风,请故宫的3位专家单士元、朱家溍、王世襄前来鉴赏。



也正是这三位把她真正带进了“紫檀”这个大门。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和朱家溍

从那天起陈丽华开始到故宫去,故宫仓库的大门从没有这样对一个女性开放过。

专家们不仅拿出故宫乾清宫金銮宝座和屏风、故宫角楼等诸多珍品的图纸,还带来了故宫的专家,指导帮助陈丽华的工匠们制作以故宫原件为蓝本的紫檀精品。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千秋亭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一堂紫檀家具书房陈设

紫檀博物馆里的紫檀并没有上过油,是按照老的方法烫蜡。故宫的紫檀家具都是这样做出来的,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用手一擦还是亮的。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博物馆目前共展出了999件仿照故宫原物制作而成的家具,而二十几年间,仿制故宫原件的紫檀工艺品已达上万件。


▲紫檀宝座屏风

2011年,中国紫檀博物馆申报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丽华女士本人也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关于北京的城门,曾有一句顺口溜: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清乾隆十五年北京城图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北京城的记忆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远去,而凝结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之美的古城门亦成了一种乡愁,更是老一辈人心中割舍不去的梦。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宣武门城楼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

陈丽华坦言,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没见过老城门楼,因此用紫檀重塑老北京城门楼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由于城门图纸的缺失,陈丽华的团队除了求助于政府文物部门的支持,还积极从海内外各种渠道寻找散落的城门照片。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女士研究城墙砖工艺

她亲自上阵,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精雕细琢,时常忙碌到深夜,因为有些工作需要跪在地上完成,陈丽华的膝盖时常流血受伤。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这16座城门没用一根钉子,仅用木建筑的榫卯技术,把大小不过寸许的上千万块零部件严丝合缝对接,还破解并复原了古代城门建设的神秘千斤闸。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及阴沉木制安定门瓮城内的真武庙全景

▲紫檀制清代防御火炮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闸楼内的千斤闸

在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大型艺术品的同时,陈丽华团队也取得了一项项城市规划和城防建筑研究的学术成果,同时为后代留下了完整的北京城门、城墙图纸和技术资料。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阴沉木制朝阳门城墙局部及垛口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阴沉木制翘飞戗脊戗兽套兽走兽(小跑)

紫檀博物馆的创建尽管耗费巨资,但陈丽华为了让自己遥远的诗和远方可以生根发芽,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得以传承,她竭尽全力!这是属于一个企业家的社会担当!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自己家人的支持。





▲迟重瑞

86版《西游记》播出后,陈丽华看了非常喜欢,恰巧她又是一位京剧迷,1988年的一个冬天,她来到中国京剧院唱戏,遇见了迟重瑞。

▲迟重瑞《西游记》剧照

陈丽华对迟重瑞几乎是一见钟情,但当时除了年纪比迟重瑞大11岁,陈丽华还离过婚,身边还带着3个孩子,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迟重瑞特别怕别人发现,总是提心吊胆。

陈丽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迟重瑞喃喃半天,说出了心里话:

咱俩的事,剧院里已经风传开了,有人说我傍大款,有人说我吃软食儿,难听极了。

陈丽华心里很难过,过了没多久,陈丽华提出结婚,她认为:只有登记结婚了,才能使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迟重瑞

从博物馆设计图纸的审定到檀木原料的采购等等,迟重瑞和陈丽华都亲力亲为。

而在日常生活中,迟重瑞对陈丽华的称呼有两种,一种是董事长,一种是陈丽华女士。

迟重瑞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也有很多人都问我,跟陈丽华在一起,她那么强势,那么能干,年龄又比你大,你有压力吗?而我确实没有感觉到压力。

从1990年结婚到现在,我们在一起20多年了,我们甚至都不觉得有这么长时间了。

我们经常在一起感叹: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想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感情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另外我们本身都有事业心,都在整天忙碌着,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陈丽华对丈夫是这样评价的:

迟先生这个人特别好,不虚伪,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我管他叫“迟到”。

他这辈子净迟到,上小学的时候就老迟到,到《西游记》剧组也是迟到,到上海戏剧学院都28岁了,38岁认识我才和我结婚,所以‘迟到’就成了迟先生的绰号。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 7 —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999年5月29日,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院校——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传承中国传统紫檀文化方面的特殊贡献,将其年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授予了她。

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更授予陈丽华“国际文化领袖奖”,美国首都华盛顿市政厅将2005年9月19日定为“陈丽华博士日”。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创始人霍拉黛女士亲自将“国际文化领袖奖”授予了陈丽华女士

2011年和2012年,陈丽华连续两年入选了《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女性”;并于2012年荣膺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陈丽华

关于紫檀事业和公益慈善的关系,她这么说:

其实,公益的范畴很大,做慈善,做文化传承,这都是公益活动。

就像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紫檀工艺的传承上面一样,我做的时候从没想回报,我想老祖宗的东西你不去继承的话它就会丢失,丢失了以后你再想拿起来,困难得多大。

我想我有这个能力,我就想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这些东西。富华集团也一直秉承文化是半步,慈善是半步,两者结合才是富华集团自己的步伐。

我们梦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这既是对民族的情感和国家使命的诠释,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这种梦想无疑是美丽的。

回头看陈丽华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将来用紫檀复制城门楼,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还是继续为国内的各种慈善事业献上自己的拳拳之心,都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因为,她说自己将永远记住邓颖超生前对她的赞扬和鼓励:

爱国,多为国家做好事!

她缔造了一个紫檀王国,只为投资“活着的国宝” | 人物周刊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