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家具的百年不衰,绝不是一种“舶来品”的胜利,它体现了一百年来,广东工匠精到的改良智慧,堪称“洋为中用”在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最早实践。
1
广州
作为被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的第一批城市
太多的人只看到它的喧嚣与繁华
更简单粗暴一点来讲
只看到了“东西南北中,发财来广州”的表象
▼

除了“会赚钱”的天赋
嵌入广州灵魂的特质
还包含脚踏实地的真诚与热爱生活的淡泊
这里是万千“追梦者”们的聚集地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广州以极快的发展速度
始终占据着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位置
五次被福布斯评为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位
在《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中
广州还荣登中国大陆最受欢迎投资城市
榜首
▼



有些人对广州有所误解
认为广州是一片历史文化沙漠
可事实上作为千年商都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约为2200年
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
这里的“百越”人
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
於周夷王八年设楚庭
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

秦始皇33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
郡治为"番禺城"
即今天的广州
到公元226年
孙权为了便于统治
由分交州东部为广州
“广州”由此得名
直至1921年2月15日成立市府厅
才特指广州这个城市
▼

广州地处我国大陆的南端
珠江三角洲的北端
濒临南海
珠江及其众多支流都流经这里
及其优越的水路运输条件
是与外界行船经商的绝佳地点
▼

从3世纪30年代起
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
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口
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
并设立了“十三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
▼

◎十九世纪 早期外销画 香港维多利亚港 布上油彩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早一批的城市
清代以来广州成为
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
同时作为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
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作”家具的发展
2
广作
广作指明末清初以来
以广州为中心、广东地区生产的硬木家具样式
广作家具的特点鲜明
选料讲究
取材粗大
装饰技法多样
纹饰繁复华丽
▼

◎清乾隆 紫檀雕花方几
广作是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之一
硬木家具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广州距离海南岛和南洋诸国的海路近
硬木进口便利、运输成本较低
▼

特别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清廷关闭了江、浙、闽三处海关
只剩下粤海关对外通商
因此广州成为了面向世界的唯一窗口
它不仅是东南亚硬木进口的源头
还占得了与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先机
▼

◎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用银版照相机拍摄的广州城,这可能是广州最早的影像
广州的家具作坊吸收了西方的文化艺术
将其与传统的中式美学相融合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式风

关于广作家具的形成时间
业内专家普遍认定是在清初期
并在清中期成为主流传统家具流派
然在此之前
广州一地已早有硬木家具制作
只是未形成如清代广作般的成熟独立风格
《博物要览》记载
花梨产交(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作为国内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之一
广州拥有较为悠久的硬木家具制作历史
如今我们尚能看到一些
明代遗存下来的广东家具也正是因此

◎清代广州画家关联昌绘制的人物肖像图,其中对于家具的描绘十分细腻,可以看到纹饰新颖、镶嵌理石、雕刻细腻等典型的广作家具艺术风格
明末清初
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
带来了西洋的艺术和文化
广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
▼

至清初
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广州的商馆、十三洋行等先后建立
这些商业机构的建筑大都摹仿西洋形式
一时间官府、民居也竞相效仿
在这座东方古城中掀起了一股西洋风尚
▼

◎广州十三行同文街街景
当视野打开之后
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
开始大胆地将西洋艺术融入到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中
于是清代广作家具华丽诞生了
▼

◎18至19世纪 广作仿西式座椅
有行家说
广作家具是
“卖花”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说的是广作对雕刻极为讲究
几乎找不到一块未经雕饰的部位
▼

广作用料之讲究
是其他家具不可比的
两广是中国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
大量优质木材从南洋源源不断地运来
可谓得天独厚
广作家具用料毫不吝惜
大多用一木制成
用料清一色
用同一种木料制作一件家具
绝不掺用其他木料
▼

◎清 九屏罗汉床满嵌螺钿
清康熙时著名戏剧家李渔
在游历广东后感慨
予游粤东,见市廛所列之器,半属花梨、紫檀,制法之佳,可谓穷工极巧。





◎清代广式家具图样 《广东五常酸枝家私》及照相原稿残页
3
清宫主角
1635年清朝建立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开放海禁
设广东为通商口岸
1736年(乾隆元年)京城内务府造办处正式成立“广木作”
纳广东优秀木作匠人入宫为皇帝制作家具
▼

◎清宫旧藏 紫檀嵌黄杨宝座
一系列历史事件
将广州这座濒临南海的千年之城
推向了清代主流家具流派
广作家具孕育地的高度
一个时代的艺术瑰宝在此诞生
广作家具因备受清朝皇室的青睐
一跃成为清代家具的正宗
为什么皇室特别喜欢广作家具呢?

首先
清中期封建王朝最后一次盛世呼之欲出
广式家具的豪气阔绰、精致繁复等特性
恰恰契合了“马背上民族”的心理—昭彰权力
尤其是在清中期以后
苏式家具柔婉圆润的花梨木
已无法满足大清国子民的精神诉求
广式家具红得发紫的颜色
暗合了帝国子民最后一丝扬眉吐气的心理
成为清代家具的典型代表
▼

◎ 清 酸枝嵌螺钿理石罗汉床
其次
由于清代广作家具用料厚重
这种新颖的家具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尤其受到清代宫廷和官绅、文人的追捧和提倡
最终这项由民间兴起的家具艺术形式
得到了满清统治阶级的推崇
并成为继苏作家具之后
另一种宫廷家具主导风格

◎清末广州旧式客厅
这一时期广东家具的制作名工辈出
清代中期每年广东地区地方官员
都要向朝廷进贡大批的广东地区名物
其中就有做工精湛的广作家具
▼

清皇室每年除在广州定做、采购大批家具外
还从广州挑选优秀的工匠到皇宫
为皇室制作家具
据清代档案记载
雍正年间就有
罗元、林斌、贺五、梁义、林志通等
多位广东硬木家具名匠奉召进京供职
光绪皇帝成婚前夕
广东名匠梁埠被特地召入宫中
为其定制大婚用的龙床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
乾隆二十年
造办处曾从广州引进家具人才
乾隆二十年记事录
八月初四日……粤海关在案,今粤海关李永标送到广木匠王常存、朱湛端、冯振德……等五名,查从前送到广木匠冯国枢照,现有广木匠林彩等四名,议给每月钱粮三两,每季衣服银七两五钱,广东安家银六十两,奉旨:冯国枢每月赏给钱粮银三两,每季衣服银五两,广东安家银六十两……
从上述档案可知
当时清代内务府造办处以丰厚的银两
从广东聘进手艺高超的工匠为清代皇家打造家具
▼

◎清乾隆 紫檀雕花椅
内务府造办处的“广木作”里
汇集了来自广东地方的优秀匠师
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里记载
乾隆四十四年“广木作”:
“正月二十八日,员外郎四德五德来说太监鄂鲁里交珐琅顶紫檀木西洋四方龛一座(内供铜佛一尊),木胎金漆无量寿佛一尊,传旨将无量寿佛一尊照西洋式方龛样式做成一对龛,背后刻字填金,钦此。”
于九月十九日将金漆佛一尊配得嵌珐琅片西洋四方龛一座持进呈览,奉旨将龛背后刻字填金,在扎什伦布庙内安供,钦此。
现在故宫博物院内还珍藏有不少广作风格的家具
它们无一不是精工细做的典范之作
代表了当时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准
▼

◎清 紫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
清宫中最典型的广式家具就是
在同一件家具中同时运用
中式装饰纹样及西洋的装饰纹样
两种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装饰题材
同时运用在同一件家具上
并没有给人牵强附会、生拉硬拽之感
反而有一种妙笔生花的自然美感
▼

在故宫博物院咸福宫内陈列有一套
清中期乾隆时期的紫檀屏风宝座
这套屏风宝座制作不惜工本
是一套典型的广作风格的清宫紫檀家具
▼

◎咸福宫内的紫檀屏风宝座
4
洋为中用
广式家具的百年不衰
绝不是一种“舶来品”的胜利
它体现了一百年来
广东工匠精到的改良智慧
堪称“洋为中用”在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最早实践
▼

◎红木镶大理石三屉书桌
清朝时
广州城内西洋商馆、洋行林立
洋货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市场
精美的钟表、珐琅器物、天文仪器等
经由行商之手进贡到宫廷里
皇亲国戚中于是也刮起了西洋风
以拥有西洋器物为时髦
广作家具在造型、结构和装饰上
吸收了不少西方式样
比如最常见的广式家具上的西番莲
(一种酷似中国牡丹的西洋花卉)
▼

◎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
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介绍:
广作用料粗大充裕,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种木料制成,装饰花纹雕刻深峻,刀法圆熟。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和纹饰,也受西方文化艺术影响。
在北京兴建的圆明园
其中就有不少建筑从形式到室内装修
无一不是西洋风格
▼

◎清乾隆 紫檀嵌掐丝珐琅西番莲画案
在广作家具上
隐约可见当时西方流行的
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艺术风格
《清代广式家具》中述及
巴洛克式家具的造型豪华奔放,雕琢细腻而形式夸张,它追求浪漫的华丽的装饰风采,家具外观是以曲线和端庄的形式相结合。洛可可家具造型优美,做工精巧,高雅华贵而崇尚曲线,它追求线条流畅柔婉和精细的雕刻。
家具的构造形式以凸曲线作为基调,以C形和S形的曲线处理家具的轮廓,其表面装饰十分精致,以不平衡的装饰打破了传统的法则。这种生动活泼和充满动感的形式,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很快在清代广东家具中被广泛应用。
它明显地在传统家具的造型基础上接受了这种外来的家具式样和风格,常常以轻快动感的曲线代替传统家具平静而肃穆的垂直线和水平线。
如坐椅类家具中,从椅的坐面、四腿、靠背、扶手,就以流畅的波纹状曲线代替了传统家具单纯的简朴造型。家具也比较讲究人体功能,追求流畅、变化、婉约而华贵的装饰风格。

◎红木透雕如意拐子纹扶手椅
广作家具源源不断地通过海运运到西方
直至今天
在伦敦、波士顿、巴黎、柏林等地的古老大宅里
还摆放着这些沉雄华美的广作家具
历经百年依然光芒四射
5
广作制造业
当年的广作是在哪里制造的呢?
是在广州外城的濠畔街一带
玉带濠曾是广州的护城河
濠畔街和十三行各处于玉带濠两侧
穿梭往来的都是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
▼

玉带濠东西两端均和珠江相连
舟楫货运非常便利
是清代广州工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段
据《清代广式家具》一书介绍
清代的广作家具行业大都集中于
玉带濠沿南北两岸的几条长街上
即位于归德门(今大德路、解放南路交界处)外
▼

◎玉带濠
玉带濠南岸的
濠畔街东段和走木街、麻行街、象牙街等
这些街道连起来长达十数里
街道上的家具作坊鳞次栉比
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家具的硬木碎屑和红色木糠
差不多要把下水道都淤塞了
▼

到清末以后
广州城西的上下九路扩宽了马路
濠畔街一带的商业逐渐西移
位于上九路的西来初地、新胜街
也同时出现了许多广作作坊
▼

◎濠畔街银号
当年的玉带濠河面宽阔
船只可以畅通无阻
巨大的硬木干材从珠江口岸卸下之后
专门从事搬运工作的“山寨”(行会)
将木材从珠江河面撑入玉带濠
运至城墙下面空旷处
经长时间干燥定型后
再由专人量材开锯
▼

这一工序在作坊外的空地上进行
由专业的“开料”作坊承担
接下来依次是抖榫、凿花、刮磨、上漆等工序
都由“山寨”包干完成
当时各“山寨”的行规甚严
行会以外的人是不允许从事家具制造的
广作家具行业的分工很细
按工种分为
抖行、头行、凿花行
细花行、算盘行、苏坐行
杂货行、西货行等
各行设立行会
彼此互不超越分工界限
▼

当时一些家具商行如英泰祥、公泰、德昌泰等
都以制造高级家具著称于世
这些商行以制造宫廷或官府使用的
进贡家具和外销家具为主
制造贡品时
官府常派官员督办监造
商行于是为这些官员特设华丽舒适的“横厅”
以供督办官员和外商休息洽谈之用
▼

◎两广总督瑞麟,他身旁的茶几就是广作家具
据老辈传说
广州晚清一些富室
如潘、卢、伍、叶等大户
家中都设有制造家具的小作坊
出品只作馈赠或自用
这种小作坊里往往藏有绝世高手
他们精雕细刻
一件家具费时很长
但出手就是传世精品
但这些传世精品历经战乱、朝代更迭
像落在人海里的尘埃
已经难觅踪影了
▼

◎1880年代作 艾米·鲁斯菲尔德等 清代家具内饰照片
嘉庆四年(1799)正月
酷好广式硬木家具的乾隆皇帝去世
由于战乱和经济拮据等原因
继位的嘉庆、道光皇帝
大幅削减了宫廷造办处的家具制作
并限制地方向朝廷呈送宝物
广州硬木家具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广作硬木家具的风格逐渐向平民化、西洋化转变
草花梨和坤甸木等低档硬木的使用也因此逐渐增多
6
前世今生
广作红木家具是广东著名文化品牌之一
也是足以代表中国家具文化最高水准的艺术流派之一
广州在清代是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又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
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商业、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广式家具在清中期以后100多年间异军突起
上世纪60、70年代
广作家具在全国出口量最大
是创造外汇的大户
还是赠送外宾的佳品
但近些年来
随着大型机械化生产
人们对于审美细腻的辨识已被抹杀
广式、苏式、京式的风格已经慢慢杂糅
而且现在很难找到广东工匠
漫长的学徒期更让本地“后生仔”望而却步
加之红木家具的价格令人瞠目
真正能反映广式传统手艺的已凤毛麟角
...
最后到了研习君“广州篇”红木家具推荐时间,本期推送以下几位:
◎宝鹰红木;
◎永华红木家具;
◎醉木苑
◎勐狮红木
◎广州市黄埔红山泰华红木家具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