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大家通常关心它的是材质、工艺、造型、价格等,但是有一个细节常被人忽视,明式家具的“铜活儿

虽然铜活只是家具上的配件,但却是不容小觑的点睛之笔,因它既是一件家具的脸面、又是家中最聚精气神儿的地方。


— 1 —

 点睛之笔

古斯塔夫·艾克曾赞叹:

五金配件于中国家具,犹如镀金装饰于洛可可作品,这些配件的分布对家具的美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布置这些配件,有时看来是利用了黄金分割知识。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用于柜的铜质铰链和用于漆案的边角、足部的镏金铜件、铜案环等。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无论是总体比例,点面关系还是安装位置都经过精心地构思,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添了色彩,达到了繁简适度、美观得体的装饰效果。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传统家具的金属饰件,明代早期和民间多用白铜,是铜镍合金。

白铜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中的杰出成就,我国古代把白铜称为"鋈"。《旧唐书·舆服志》载:

自馀一品乘白铜饰犊车。

也就是说唐代时规定,只有为一品朝臣拉车的牛身上,才能用白铜作为装饰品,表明白铜在唐代相当贵重。

▲明 黄花梨文房箱

历史经久,白铜表面生成一层氧化层,古色盎然,和硬木有相得益彰之感。而且它硬度高、不易变形、耐腐蚀,与黄铜相比,其手感更细腻温润。

晚期至清前期多用黄铜或红铜镀金,优美的造型和柔和的色调,再配上金光闪闪的金属配件,使家具更加美观。




— 2 —

 铜饰种类

古典家具的铜饰件,匠师们称之为“铜活”,每件铜活都有深厚的中式古典文化韵味。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研究》中的铜活式样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左图:铜包角;右图:提环

这些光彩夺目的金属饰件,装饰在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色调柔和、木质纹理优美艳丽的家具上,造成了质感上、色彩上的强烈对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金属饰件充满了人情味。



— 3 —

“铜活”工艺

“铜活”虽是家具上的配件,却是最提精气神的地方。

 装饰手法 

铜活一般有素铜活、鎏金、錾花、锤合等装饰方法。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清十八、十九世纪 紫檀雕云蝠纹柜连鎏金铜锁

錾花工艺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是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金属饰件大都有着各自的艺术造型,因而又是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色生辉。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裁制件较薄,厚度不超过1至2毫米,且多是眼钱、吊牌、曲曲、小包角一类的小饰件。做法是用铜片、铜板裁成所需的形状。

清代乾隆朝以后,家具上的鎏金装饰增多,饰件上所錾的大多是宝相花、卷草、拐子龙一类的图案,有的图案在空白处錾一麻纹或鱼子纹。

好的铜件制作工艺,表面精细光滑,并且边角要圆润,不能有锋利的边角,而且铜件上的图案要精致美观。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交椅是明式家具中铜活最多的一种,由于其结构上多弯转起承,所以即便是再紧实的榫卯也不能保证其承重的安全需要,这就需要铜活来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 4 —

安装手法

一件家具的铜活镶嵌工艺是否到位,是评价它制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铜活镶嵌这种老工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平卧法 

即在家具安装饰件的部位剔下与饰件形状、大小、薄厚相同的一层木地,将饰件平卧在槽内。如果金属饰件的边缘有所变形,那么器物表面所剔的部分也随之变化。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这样在安装后,金属面与木面严丝合缝,再通过打磨达到铜面和木面的完美衔接,摸上去没有一点凹凸感。这样的安装方法叫平卧法,也就是俗称的“满镶”。




 浮钉法 

浮钉法也叫明钉法,它的出现比平卧法晚,大约在清朝以后才有。有些专家在为老家具断代的时候,常把镶嵌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断代标尺。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一般来说,大件的家具采用平卧法,小件的如官皮箱、首饰盒一类,因饰件较小较薄,多采用浮钉法。

此外,有些厚重的铜饰件、烧蓝饰件和普通铁饰件也用浮钉法,这种厚重饰件正面的边缘加以“倒棱”,使之显得圆润饱满、光滑平整,加上钉头饰个半圆体,安装后给人牢固敦实之感。

平卧法与明钉法各有其适用范围,这两种方法安装到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 5 —

古典家具断代

古代家具的断代问题始终是业界和学术界一个棘手的问题,往往一件家具器物断代的距离差别非常大,很难对家具断代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清  黄花梨铜包角状元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第一,家具带确切纪年款的非常少,断代资料依据缺乏;


第二,本朝做的超前意识的家具和后朝仿前朝的家具相混合;


第三,家具制造范围大,全国各地区的风格流派各不相同;


第四,部分家具的制式造型存在一定的延续性。

对于大件家具断代,需要通过对家具的造型、制式结构以及风化程度、漆灰等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比较才好进行判断。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但是对于一些小器型的家具,它的制式造型不像大件家具那般有太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看它的“铜件”。

因为小器物本身榫卯就够相对较小,为了加固和美化,大多数考究的小器物都有铜活儿。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那么铜活在小器物上有什么讲究呢?它对于断代又有何参考价值呢?

一般来说,厚度适中或者较厚,它的年份相对来说较早;反之,铜活较薄的,年份就较晚。

另外,铸铜的往往年份要早于熟铜的,白铜的年份要早于黄铜的。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上的金属饰件像一颗颗小星,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熠熠发光,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明式家具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


-  END  -


研习社




明式家具大家通常关心它的是材质、工艺、造型、价格等,但是有一个细节常被人忽视,明式家具的“铜活儿

虽然铜活只是家具上的配件,但却是不容小觑的点睛之笔,因它既是一件家具的脸面、又是家中最聚精气神儿的地方。


— 1 —

 点睛之笔

古斯塔夫·艾克曾赞叹:

五金配件于中国家具,犹如镀金装饰于洛可可作品,这些配件的分布对家具的美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布置这些配件,有时看来是利用了黄金分割知识。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用于柜的铜质铰链和用于漆案的边角、足部的镏金铜件、铜案环等。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无论是总体比例,点面关系还是安装位置都经过精心地构思,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添了色彩,达到了繁简适度、美观得体的装饰效果。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传统家具的金属饰件,明代早期和民间多用白铜,是铜镍合金。

白铜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中的杰出成就,我国古代把白铜称为"鋈"。《旧唐书·舆服志》载:

自馀一品乘白铜饰犊车。

也就是说唐代时规定,只有为一品朝臣拉车的牛身上,才能用白铜作为装饰品,表明白铜在唐代相当贵重。

▲明 黄花梨文房箱

历史经久,白铜表面生成一层氧化层,古色盎然,和硬木有相得益彰之感。而且它硬度高、不易变形、耐腐蚀,与黄铜相比,其手感更细腻温润。

晚期至清前期多用黄铜或红铜镀金,优美的造型和柔和的色调,再配上金光闪闪的金属配件,使家具更加美观。




— 2 —

 铜饰种类

古典家具的铜饰件,匠师们称之为“铜活”,每件铜活都有深厚的中式古典文化韵味。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研究》中的铜活式样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左图:铜包角;右图:提环

这些光彩夺目的金属饰件,装饰在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色调柔和、木质纹理优美艳丽的家具上,造成了质感上、色彩上的强烈对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金属饰件充满了人情味。



— 3 —

“铜活”工艺

“铜活”虽是家具上的配件,却是最提精气神的地方。

 装饰手法 

铜活一般有素铜活、鎏金、錾花、锤合等装饰方法。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清十八、十九世纪 紫檀雕云蝠纹柜连鎏金铜锁

錾花工艺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是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金属饰件大都有着各自的艺术造型,因而又是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色生辉。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裁制件较薄,厚度不超过1至2毫米,且多是眼钱、吊牌、曲曲、小包角一类的小饰件。做法是用铜片、铜板裁成所需的形状。

清代乾隆朝以后,家具上的鎏金装饰增多,饰件上所錾的大多是宝相花、卷草、拐子龙一类的图案,有的图案在空白处錾一麻纹或鱼子纹。

好的铜件制作工艺,表面精细光滑,并且边角要圆润,不能有锋利的边角,而且铜件上的图案要精致美观。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交椅是明式家具中铜活最多的一种,由于其结构上多弯转起承,所以即便是再紧实的榫卯也不能保证其承重的安全需要,这就需要铜活来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 4 —

安装手法

一件家具的铜活镶嵌工艺是否到位,是评价它制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铜活镶嵌这种老工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平卧法 

即在家具安装饰件的部位剔下与饰件形状、大小、薄厚相同的一层木地,将饰件平卧在槽内。如果金属饰件的边缘有所变形,那么器物表面所剔的部分也随之变化。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这样在安装后,金属面与木面严丝合缝,再通过打磨达到铜面和木面的完美衔接,摸上去没有一点凹凸感。这样的安装方法叫平卧法,也就是俗称的“满镶”。




 浮钉法 

浮钉法也叫明钉法,它的出现比平卧法晚,大约在清朝以后才有。有些专家在为老家具断代的时候,常把镶嵌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断代标尺。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一般来说,大件的家具采用平卧法,小件的如官皮箱、首饰盒一类,因饰件较小较薄,多采用浮钉法。

此外,有些厚重的铜饰件、烧蓝饰件和普通铁饰件也用浮钉法,这种厚重饰件正面的边缘加以“倒棱”,使之显得圆润饱满、光滑平整,加上钉头饰个半圆体,安装后给人牢固敦实之感。

平卧法与明钉法各有其适用范围,这两种方法安装到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 5 —

古典家具断代

古代家具的断代问题始终是业界和学术界一个棘手的问题,往往一件家具器物断代的距离差别非常大,很难对家具断代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清  黄花梨铜包角状元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第一,家具带确切纪年款的非常少,断代资料依据缺乏;


第二,本朝做的超前意识的家具和后朝仿前朝的家具相混合;


第三,家具制造范围大,全国各地区的风格流派各不相同;


第四,部分家具的制式造型存在一定的延续性。

对于大件家具断代,需要通过对家具的造型、制式结构以及风化程度、漆灰等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比较才好进行判断。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但是对于一些小器型的家具,它的制式造型不像大件家具那般有太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看它的“铜件”。

因为小器物本身榫卯就够相对较小,为了加固和美化,大多数考究的小器物都有铜活儿。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那么铜活在小器物上有什么讲究呢?它对于断代又有何参考价值呢?

一般来说,厚度适中或者较厚,它的年份相对来说较早;反之,铜活较薄的,年份就较晚。

另外,铸铜的往往年份要早于熟铜的,白铜的年份要早于黄铜的。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明式家具上的金属饰件像一颗颗小星,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熠熠发光,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明式家具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


-  END  -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