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社
选择城市
价格: —— 查询 仅显示有货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举世闻名的明清家具,在故宫终于有了常设展厅,未来2000多件明清家具将长期向公众展示。9月19日,故宫家具馆经3年筹备后正式开放,这是故宫博物院继陶瓷馆、书画馆等专馆之后,开设的又一大专题展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明清家具6200余件,数量为世界之冠,其中以清代宫廷曾经使用者为主。此前这些珍贵的家具文物一直藏在深宫大库之中,但从今天开始,这些明清家具不再深藏深宫——经过3年的建设,如今的故宫南大库已经成为现代化的专业文物展厅和库房。9月19日,故宫家具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故宫博物院继陶瓷馆、书画馆等专馆之后,开设的又一大专题展馆。此次开放的家具馆一期展厅位于紫禁城西南角的南大库区域,馆内“南大库清代宫廷家具展览”展出清代家具300余件。且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家具为主。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介绍说,故宫家具文物中不少是收藏在地面库房中,空间拥挤,保存条件欠佳。而且由于院内很多殿宇均进行原状陈列展示,展出家具形式和内容比较固定,因此大量不在展线上的明清家具难见天日,而“仓储式”展陈正是缓解库存压力、给库存文物更多亮相机会的有效手段。通过南大库的“仓储式”展陈,可以使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修缮和利用,家具文物得到更好的整理、保护和展示,也让观众欣赏到宫廷家具用料之考究、设计之精美、内涵之丰富,让“故宫行”再加一个不得不去的“新看点”。根据展览规划,家具馆共分三期展厅,一、二期位于南大库区域,三期位于南薰殿区域,将汇集2000多件明清家具,既是库房又是展馆。家具馆二期将全部为仓储式展示,三期则主要展示明代家具。未来可能以轮换展示形式,让更多家具珍品与观众见面。在全部布展完成后,三期展厅将实现连通,并与武英殿和宝蕴楼共同形成新的展示区。此次开放的南大库区域一期展厅,除进行仓储式展示300余件清代家具外,还有30余件精品家具,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家具为主,按照庭院、书房、琴房等主题进行...
  • 中国人从来都是含蓄的,他们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将愿望寄托于具象的实物,再把它一刀一刀雕刻在家具上。可以说,家具的纹饰,是中国人的全部情感表征。 · 1 ·古典家具中的祥瑞图饰中国的祥瑞文化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形成,当时的《稽瑞》一书把祥瑞分为了五个等级:第一等是佳瑞,麒麟、凤凰、龙、乌龟、白虎等神兽,是最高等级的祥瑞。第二等是大瑞,泛指各种自然现象,范围比较广。比如山水、海水、日、月、星辰、云等。还有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比如牛生上齿。第三等是上瑞,泛指各种动物,凡是白毛、红毛、苍毛和黑毛的动物都是瑞。第四等是中瑞,泛指各种飞禽,凡是白毛、红毛、苍毛、黑毛的飞禽都是瑞,五彩飞禽也是瑞,比如孔雀。第五等是下瑞,泛指各种植物,比如灵芝、人参等各种草药。道教中,草药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药养性,中药养命,下药治病。到了雍正时期,祥瑞的内容更加丰富,玉制品、古董、佛前的法器也属于祥瑞。今天,先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古典家具上常见的祥瑞纹饰——龙纹,龙是五灵之一,秦汉以后逐渐用于比喻君王,所以用龙纹装饰的器物为帝王专用,其中黄龙是最高等级。螭虎龙,是一种无角的龙,明式家具常用螭虎龙,线条流畅,动作优美,清新活泼。夔龙,古代青铜器常用夔纹,到清代,家具纹饰也多用夔纹,硬角折弯,苍劲有力,俗称“拐子龙”。狮纹,狮子历代被视为祥瑞,在家具中,多表现在屏风心上,常见为“蕃人进宝图”或“职贡图”等,借喻“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瑞象,也以“万国来朝图”“蕃人进宝图”或“职贡图”居多,明清家具中,象纹装饰常见。麒麟,“蕃人进宝图”中常有麒麟形象,清代吉祥图案还有“麒麟送子图”,喻人生有德,则早生贵子。白鹿,与松树组合,喻“松鹿同春”,与仙鹤组合喻“鹤鹿同春”,有时也与寿星组合,喻“禄寿康宁”。凤凰,在家具应用上十分普遍,“凤鸣朝阳”喻高才,“鸾凤和鸣”为祝人婚...
  • ▼▼/ 第十讲 /  《家具的纹饰及装饰》  长按扫码观看 / 第十一讲 /《家具的断代》 长按扫码观看 -  END  - 往期回顾 《芥子园画传》中的古典家具掠影 | 风月无边紫檀家具之“无上精品”——扇面形南官帽椅 | 经典中国第一木塔,你了解多少? |  一见声明:公众号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搜集,由于网络素材来源不明,除公众号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 虫二先生按:我本不是习墨之人,偶翻《芥子园画传》,觅得古典家具「几席屏榻诸式」,于绘画技法之外,观明清时之家具,与诸位分享。光绪八年(1882年),齐白石还跟着雕花木匠周之美师傅一起做活,在一个主顾家里,他偶然见到了乾隆年间彩色套印版的《芥子园画传》初二三集。经过仔细翻阅,他发现在自己的绘画中其实是有很多不合章法之处的,因此如获至宝一般对这本“秘笈”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齐白石曾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这样说道。而“这部画谱”就是指《芥子园画传》,那是他20岁还在做木匠学徒时的绘画启蒙书。今天,我们一起翻开这部中国绘画的启蒙之书,一起窥探其中记录的那些明清古典家具。 请将手机翻转90度,横屏观看 谈《芥子园画传》,必须要谈芥子园,也必须要谈李渔。芥子园本是清初名士李渔的私家别墅,位于金陵,今已无迹。园主李渔非政界人士,却集评论家、建筑设计师、剧作家、策展人和出版商于一身。他靠“众筹”募得少量资金建园,即“芥子园”。在建园之初,李渔曾慨叹园小,来往诸公慰曰“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小小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人的小小头脑其实比整个世界还大。李渔于园中生活好不惬意,写剧本、组戏班、宴宾客,还积极拓展第三产业,开了个集印刷和销售于一体的芥子园书铺。芥子园书铺与当时南京的胡正言“十竹斋”和汪氏的“环翠堂”都是南京著名的书画店堂,其刻制出版的书籍图画,刻印精致,如今都成为难得的善本。《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热销名作都是经其书铺印刻达到家喻户晓。而在其所印书目中,最为后世熟知的便是《芥子园画谱》(又作《芥子园画传》)了。不过,李渔只是《芥子园画谱》的出版资助者,也就是投资方,这套画谱的创意其实来自李渔的女婿沈心友。沈家原来保存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课徒稿43幅,并有心整理成册,于...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