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清紫檀有束腰带托泥雕花圈椅SIZE:座面63×50厘米、座高49厘米、通高99厘米备注:故宫博物院藏,参见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02页。这一圈椅在业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为一套四件,清宫旧藏,现藏故宫博物院,属二级文物。 最初的一次公开著录亮相是在1980年由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其中对它进行了例举。 其中一件曾在故宫钟粹宫“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2008年始)中作为文房陈设,展出时间较长,至2013年因改陈收入库房。 而它之所以能风靡仿古家具行业,应归功于王世襄先生的《珍赏》和《研究》,两书都以较大篇幅谈论了它。《明式家具珍赏》P103 紫檀有束腰带托泥圈椅局部细节图 在《珍赏》中,王世襄根据它有束腰带托泥的结构,认为它应该是18世纪初期宫廷特制的家具,并提点了其背板上下四块花牙和扶手末端的卷草雕镂等两处别致的装饰说法,说它虽有追求形式的倾向,仍是工料绝精且有代表性的重要家具。 言辞行句之间,还未深入评点圈椅在品韵方面的特点。 在《研究》中,王世襄指明圈椅的制作应该晚到雍、乾之际,但主要构件和格局还是明式的风貌。 靠背板用攒框造成,上截雕开光镂空花纹,是卷草纹的变体;中截镶瘿木,任其光素;下截亮脚,轮廓近似倒挂的蝙蝠,使人感到已是清中期的纹饰。 靠背板和椅圈及椅盘相交的地方使用了四块面积较大的镂空角牙,加强了从正面观看的装饰效果。扶手出头和四足马蹄以上,借用本来要锼剔掉的木材,镂雕卷草纹,手法比较别致。 虽然选料精、造工细、雕饰多,但并不显得过于繁琐,原因是制作者把圈椅的主要构件都亮了出来,并交代得干净利落,令人感到它并不是故作堆砌。 以上就是王世襄在两本书中对这一圈椅的评论。它随书刊出后,很快因当时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