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社
选择城市
价格: —— 查询 仅显示有货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文 / 马未都 明清家具研习社 大漆家具乃中华古家具之宗,所谓“明式家具”仅从中撷取一枝,简明扼要地体现明晚期社会富足时拜物心理,紫檀貌如绸缎,黄花梨状似流水,都极大地满足社会的奢华心态。而大漆家具,型之高古源于民族久远的积累,色之沉着反映着宋型文化深不可测的底蕴;而明清丰饶之时的社会,仅留给它一席之地。明式家具本是个学术定义,大约在上世纪前叶西方学者开始关注。由于西方人理解东方艺术有差异,他们更在意家具的框架结构,欣赏家具的大格局,于是所谓以简约风格为主的“明式家具”一词诞生,影响了随之跟进的一大批中国学者。▲左起:杨耀(1902-1978)、陈梦家(1911-1966)、王世襄(1914-2009)、朱家溍(1914-2003)、陈增弼(1933-2008)毕竟明式家具是地道的中国艺术,在理解度上,中国学者明显高西方学者一筹,在杨耀、陈梦家、王世襄、朱家溍、陈增弼等大家的研究下,明式家具的硕果迭出,大大拉开了与清式家具研究的距离。由于大家们对清式家具持有偏见,均少出笔,至今鲜有像样的研究成果问世,随着前辈大家的故去,中国明清家具以明显倾斜之势,厚明薄清,此局面可能会在未来若干年得不到改善。中国古代家具有过革命性的改变,由低向高完成了质的飞跃。席地坐转为垂足坐,视野的变化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朱红雕漆交椅,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朱红雕漆交椅(局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高坐让中国人的起居从亚洲彻底脱离出来,与周围席地而坐的诸民族划清了界限。尤其宋代以来,国人自觉不自觉之间把以前几千年形成的许多文化悄然改观,价值重新体现,以唐宋为界,享受了千年一变的起居文化。▲汉像砖 古人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席地而坐的古中国人不知垂足而坐的中国人的幸福与便利。《礼记》中“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到了宋代就成为了久远的记忆;宋代人讲究...
  • 原创: 研习君 明清家具研习社 历史沧桑变化,留下的最耐人寻味的是文化,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岁月更迭,可以留下的温情是那些承载了记忆和温度的老物件。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那具有深厚文人气质的、温情的榉木和榉木家具。 初识榉木 榉木属榆科,常被简写作“椐”。它是造家具的良材,自古就被人重视,李时珍、方以智均有论及。据陈氏《分类学》谓,榉属学名Zelkova,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木,别名榉榆或大叶榆,学名Z.schneideriana,大乔木。 榉木主产于中国秦岭、淮河流域至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拔 800米以下的山地。由于是江南特有的木材之一,因此北方不知此名,所以也叫“南榆”。外界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榉木长到10公分粗要差不多十年时间,30公分左右直径的榉木,需要至少五十年的生长时间。 由于树龄的差异,榉木树心的颜色和密度也不相同,气干密度一般在0.71~0.85克/立方厘米。颜色有黄榉、红榉、血榉之分,树龄老且夹带赤红色的,称为“血榉”,是榉木中比较珍贵的品种,最被人们所重视。陈嵘所著《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 王世襄先生在太湖东、西山调查时,所见明式家具,多数为血榉,有大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苏州木工称之为“宝塔纹”。▲榉木纹理清晰,常见如山峦叠嶂的“宝塔纹”。自古为文人所倚重,借以寄情山水,向往自然。优美的纹理表象,只是榉木家具“文气”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古代文人在造物时,赋予的儒家精神文化。 我国的家具用材非常广泛,但从来没有一种家具的用材能像榉木那样久远不衰。据考证,至少宋元两代便有用榉木制作家具。榉木在明清家具传统家具中,使用量极大,它在南方家具中的地位显赫。▲清中期 榉木卷书式扶手椅 67 ...
  • 原创: 侃大嘴 明清家具研习社2017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新《红木》国标及《红木制品用材规范》将于2018年7月1日实施。经过学术更新的合并(鸟足紫檀、越柬紫檀;黑黄檀)及删除(蓬塞乌木)后,原国标的33种红木现在已变成了29种。夏天是什么味道?新鲜的莲蓬、爽脆的莲藕、沙瓤的冰西瓜、酸甜的冰淇淋,当然还有少不了的小龙虾,被风吹过的夏天,美味至极~~说到这,大家应该已经猜想到,今天的文章和吃的有关,而且还和夏天的吃的有关。因为新国标消息一出,网上一直流言不断猜测纷纷,因为牵涉到整个行业和各方不同的利益。而在无数讨论中,价格无疑是关键,都说红木价格贵,真的贵吗?来看一看你一个夏天吃了多少斤红木?↓↓↓(以下内容按五属八类29种划分,木材价格源于中国木材网) 紫檀木类  花梨木类  香枝木类   黑酸枝木类  红酸枝木类   鸡翅木类  乌木类及条纹乌木类  少吃一斤,离你的梦想更近一步-  END  -
  • 原创: 研习君 明清家具研习社 一雕一刻间的惟妙惟肖,一榫一卯间的严丝合缝,一丝一毫间的精致巧妙,古典家具留给我们很多经典的艺术。精细的打磨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古典家具的意蕴,最画龙点睛之笔莫过于椅面的藤编工艺,纵横交织的软屉和整个家具的结合相得益彰。—  软屉与硬屉  —明清时期的家具,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的榻面、椅凳面常以藤篾编织,称“软屉”。传世硬木家具中的凳、椅、床、榻,有软屉与硬屉之分。软屉,指边框打屉眼,用棕、藤、丝线等编织成的屉,软屉四周用木条压边,钉竹钉或木钉固定。有的软屉边框底面还开槽,透眼打在槽内。软屉编成后,槽口用木条填盖。软屉一方面可缓解木材的冰冷,刚柔并济,强化使用舒适感;另一方面可营造温馨素雅的生活氛围,令人赏心悦目,突出装饰效果。▲明 黄花梨雕花靠背椅(陈梦家旧藏)▲明 黄花梨玫瑰椅 (陈梦家旧藏)软屉是苏州地区的主要造法,自明代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当地虽也造硬屉,但为数较少。近几十年(约1950~1980前后),因细藤工日少,硬屉才取代了软屉。硬屉是苏州以外地区,主要是广州地区的造法,所见家具,不论时代早晚,除床榻有软屉者外,其他品种,都用装板法制成硬屉。徽州地区的明代椅具,也用硬屉。自清晚期以来,细藤工早成绝艺,致使软屉无法复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北京家具店创造出一种用杂木板贴草席来代替软屉的造法。它工料两省,可以获利,外观又洁净悦人,故经北京修理的原为软屉的凳、椅、床、榻,尤其是售往国外的,几乎全部被改成这种贴草席面的板屉。▲黄花梨劈料方凳软屉正面(藤编有孔,粗而稀)▲黄花梨劈料方凳软屉背面(藤编有孔,粗而稀)▲榉木小灯挂椅软屉正面(藤编不留孔,较细)—  藤编的历史  —藤编工艺与古典家具渊源已久。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繁荣发展...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