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夕,没有牛郎,也没有织女,只有“耕织”。“男耕女织是辛苦而甜美的事情男耕女织是小农文化的理想图景中华以农事开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农业发展为主脉的文化演进历代封建帝王无不以农桑为天下之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最高统治者对于这种推动国家GDP的经济方式一直都是大力推崇的”——研习君“耕织图”原为民间耕作题材,后作为宫廷画的一个特定题材始于南宋。南宋绍兴年间于潜县令楼璹绘制的《耕织图》呈献给宋高宗,深得高宗赞赏并获得吴皇后题词,一时间朝野传诵。▲《耕织图》上, 南宋画家楼璹所作 尔后,历朝历代的帝王以皇室的名义摹绘或修订《耕织图》成为惯例,以示重视农桑。 清宫《耕织图》的创制始于康熙时期。1689年康熙南巡,得楼璹《耕织图》谓: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朕惓惓于此至深且切也。爰绘耕织图各二十三幅,朕于每幅制诗一章,以吟詠其勤苦,而书之于图。自始事迄终事,农人胼手胝足之劳,蚕女茧丝机杼之瘁,咸备其情状。复命镂版流传。康煕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即命焦秉贞据楼璹所作,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为《御制耕织全图》,并附康熙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以颂扬君王圣明和天下太平。▲《御制耕织图》该图刊行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首开清代皇帝亲颁《耕织图》之先河。(后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清康熙三十五年内府刊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由于康熙帝的倡导,以后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几代帝王以皇室名义摹绘或修订《耕织图》成为惯例,以示不忘“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 雍正登基以后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了《雍正耕织图》。▲清雍正时期陈枚绘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均有胤禛亲笔题写的五言律诗并钤“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二印。▲《雍正耕织图》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