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社
选择城市
价格: —— 查询 仅显示有货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专题 · 名词术语 明式家具的名词术语体系首先由王世襄先生创立,这套体系也构筑起了一个壁垒,是所有家具爱好者必经的一个“门槛”。如果没有这套术语体系,我们今天聊家具是没有话语的,正如朱家溍先生所评,这是一套完整的家具形态、制作描述的体系。这套体系收录了1000多条家具名词、术语,研习社为这些名词术语配图,将通过6-7次的推送,将这套体系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矮火盆架】用以支承取暖炭盆的矮架子,多用一般木材制成。  【矮面盆架】腿足等高的矮形面盆架  【矮形桌案】几种低矮桌案的总称,包括炕桌、炕几、炕案等  【矮桌展腿式】有束腰高桌形式之一。上部有如一张矮桌,一般有雕饰,其下圆足光素,貌若可分,实为一器。  【矮老】短柱,多用在枨子和它的上部构件之间  【案】腿足缩进安装,并不位在四角的家具为案  【案形结体】家具造型采用腿足缩进安装的造法    【暗抽屉】不安拉手,外表不明显,貌似装板的抽屉  【暗回纹】用藤编出的一种十分精细的软屉纹样  【凹面】即洼面    【八宝】源于佛教,以轮、螺、伞、盖、花、罐、鱼、肠为题材的图案  【拔步床】床前有小廊的架子床【八步床】拔步床之异称  【八仙桌】适宜坐八个人的方桌  【霸王枨】安在腿足上部内侧的斜枨。下端用勾挂垫榫与腿足接合,上端承托面板下的穿带  【白铜】铜、镍、锌的合金,用以制造家具上的金属饰件  【百宝嵌】用多种珍贵物料造成的...
  • 雅然文化 今天是「凹凸有致」榫卯专题连载的第五期,也是最后一期,在前四期我们基本上把明清家具中最为常见常用的榫卯都介绍过了一遍,今天我们把还未曾提及的几种榫卯补齐,共同搭建起这个庞大的榫卯家族体系。     ·伍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重点介绍的是一种可开合的榫卯——走马销。    “走马销”也叫“走马楔”,南方匠师则称之“扎榫”,可以说是一种特制的栽榫,它一般用在可装可拆的两个构件之间。   在明清家具中,一些大件家具如床、宝座及屏风等等,由于家具在搬运时不可能整个移动,必须分解成部件,这样在部件与部件连接处,便用走马销结构。   走马销做法是在一边凿眼,镶上木楔, 木楔突出部分一般高约三四厘米,自木楔一边向木楔中线削成斜坡,做成头大底小的榫头,在另一边上凿出与榫头同样大的榫窝,然后在榫窝的一头开出一段底宽口窄的滑口。 把榫头对准大榫窝按下合实后,再向窄口方向一推,窄口榫窝便紧紧地卡住榫头,使两个部件牢牢地连在一起。如果需要拆开,则从窄口向宽口一推,宽口榫窝一般做得较松,很容易摘下来。  以上所说走马销的特点是一面斜坡,一面平直的。还有两面斜坡的,原理与一面斜坡相同。只是一面斜坡对榫窝要求严格,它的直面必须与榫窝的直边相对。如床榻两边的扶手,就不能乱安,它的榫头直面一般朝外。 走马销是一项很巧妙的设计,用意与霸王帐的勾挂垫榫大致相同,只是没有木楔垫塞而已。   罗汉床两侧面围子板 在明清家具中,翘头案的活翘头与抹头的结合,罗汉床围子与床身边抹的结合,屏风式罗汉床围子扇与扇之间的结合,屏风式宝座靠背与扶手之间的结合等,都常用走马销...
  • 雅然文化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古典家具中关于与腿结合的榫卯,绝不是短短一篇文章能叙述得完的,上一期研习君给大家介绍了腿与面板牙板结合榫卯,不知各位是否理清楚了,今天接上一篇,继续讲与腿结合的榫卯。除与面板结合外,还有一个贯穿面子的结构未说明,另外还有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因此综合为【腿足与其它结合榫卯】。      腿足贯穿面子结构   腿足贯穿面子的结构,出现在椅子上。   初识古典家具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为椅盘下面的四条腿足和椅盘上的四根(两根)立材是可以分开的,其实绝大多数情况是上下一木连做的。  明末清初 黃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 椅盘用格角榫攒边框,四个角开孔,椅子的前后腿从这四个孔中穿过去,这种结构是最为坚实合理的。   有不少椅子造成所谓【天圆地方】的式样,即椅盘以上为圆材,椅盘以下为方材。 这种做法由于上下断面的不同,椅盘以下的腿足断面需要大于圆形的开孔,当椅盘落在上面时,它能起支承的作用。 这种椅子的椅盘再安装时,是从腿足上端套下去的。   明晚期 黄花梨圈椅 还有少数椅子,将腿穿过椅盘的部位削出一段方颈,椅盘的边抹也在四角开方孔,然后拍合卡住。这种结合,就更加紧密、更加牢稳了。   不过在修理拆卸时,必须先打开椅盘的抹头和大边,才能使椅盘与腿足分开。这是属于一种较少见的造法。 当然也存在扶手椅的前腿与鹅脖是两木分造的。比如有些圈椅或四出头官帽椅,它们的鹅脖位置会向后退。 明末清初 黄花梨攒靠背活屉四出头官帽椅 但这种做法...
  • 雅然文化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叁在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中,腿足与面板牙板的结合形式可以说相当丰富。我们可以根据腿足与面板及牙板的结合方式,分为两大类别:长短榫式及夹头榫式。长短榫式多用在桌形结体家具上,无论有无束腰,都以腿足上端的长短榫与面板结合,而根据牙板与腿足的结合,又有抱肩榫、齐牙条、四面平、粽角榫诸式。夹头榫式则多用于案形结体家具,以夹头榫、插肩榫为多见。因插肩榫与夹头榫只是外形不同,而内在结构一般无二,故归入夹头榫式。下面我们将逐一展开叙述。无束腰结构|长短榫无束腰家具上的长短榫基本都是腿足柱顶出长短榫,侧边并不开槽做挂销。其特点是两个榫头一长一短,而且朝向两个方向。其作用是把大边和抹头固定在一起,长榫连接大边,短榫连接抹头。把连接抹头的榫锯短,是因为连接抹头的榫头与大边伸向抹头的横榫发生了冲突。如果不把这个榫头去短,势必顶住大边榫头,使面板落不到底。如无束腰的杌凳,面子底面四角各凿榫眼两个,在大边上的深,在抹头上的浅,为的是避开大边上的榫子,这两个榫眼与腿子顶端的“长短榫”拍合。裹腿做的凳、桌也属无束腰结构,它在面子的边抹下常加“垛边”,每根垛边两端均格角并凿透眼。腿足顶端的长短榫须先贯穿垛边上的榫眼,然后再与面子四角的榫眼拍合。为此,裹腿做腿足顶端的长短榫,往往比一般无束腰家具腿足顶端的长短榫要长一些。有束腰结构|抱肩榫抱肩榫从大类别上来讲,还是属于长短榫式的结构,只不过在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子的45度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有的还留做挂销,与牙子的槽口套挂。抱肩榫结构用在有束腰家具上,如有束腰的杌凳、方桌、条桌等等,今天研习君的朋友圈分享了几张黄花梨罗汉床的抱肩榫结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在意。在“抱肩榫”这一结构中,牙条和在它之上的束腰,有的是用两木分做的,有的是一木连做的。两木分做的叫“两上”或“真两上...
Copyright ©2018 - 2019 江苏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